专利撑头?
本帖最后由 白发渔樵 于 2021-1-9 15:44 编辑一段时间来,我常拿快夹和圆撑头比较。我一直横握瞄打,左右方向没发现区别,但在上下方向,感觉圆头出珠稳定点,夹片出珠飘忽点。说是错觉吧,近来用25mm大的扁皮,对比似乎更明显。
于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它们拉伸收缩过程中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只说圆头弓。
为了直观,我用一把15mm直径的圆头弓绑25mm(大头)的皮筋拍了三张照片,分别是:
1、没拉开时,皮筋只中间一小点贴撑头,中部一点受力。
2、1.5倍拉伸时,皮筋中间一半多点贴撑头,中部一半多点受力。
3、2倍多拉伸时,皮筋中间和两边全部贴撑头,全部受力。
撒放时,过程相反,皮筋中间一点最后发力。产生的作用,我用两个新潮的词来命名:
一、扣腕效应。打篮球的都知道,一开始教练会强调:投球时要扣腕让指尖最后离球,这样准。如果不扣腕让手掌大面积离球,准头差。
二、锥度效应。这个就不用多作解释了。
用小皮筋时不够明显,用大皮筋就明显些。
我曾想,圆头中间那点还是大了点,如果再削“尖”点会不会更好呢?于是,我锯了个木杈弓,想验证一下,可兴头上却烧了角磨机,就放下来了,一直没机会弄拖着。后来一次绑一副皮筋花半小时却打不够三十分钟,试验欲望就更低了。
可惜我做不了快夹弓,否则一定做把V形夹片弓,若试验成功就申请专利,赚钱。。。意淫一下,哈哈
想想算了吧,没钱交申请费。
现在倒是很想有人试试,若可行申请专利赚大钱,送我一把V夹弓玩玩哈。
沙发自己坐。给它起个名字,好叫点。不论绑头夹头,都叫前尖撑头。{:4_147:} 我想还可以说得更明白点:撑头前尖,保证了皮筋中间一点发力最大。而平夹呢?皮筋制造均匀度、夹片各点受力均匀度均影响最大发力点,且随着拉扯受力不同不断改变。 本帖最后由 山东渔郎 于 2021-1-9 16:27 编辑
你可曾想过在皮筋弹出的力量对皮筋边缘产生的牵拉力度有多大吗。 山东渔郎 发表于 2021-1-9 16:24
你可曾想过在皮筋弹出的力量对皮筋边缘产生的牵拉力度有多大吗。
请教。。。 白发渔樵 发表于 2021-1-9 16: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沙发自己坐。给它起个名字,好叫点。不论绑头夹头,都叫前尖撑头。 ...
”前尖撑头”太实在,改称“矢量撑头”,多点学术味,伪学术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
丛林手术刀 发表于 2021-1-9 19: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尖撑头”太实在,改称“矢量撑头”,多点学术味,伪学术
再不就暧昧一点,美人笋,美女峰,形象数量都暗合,楼主觉得怎么样?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
为什么不试试这个?省去很多烦恼。 潭都 发表于 2021-1-9 20:30
为什么不试试这个?省去很多烦恼。
兄弟这拖挂做的不错哦,好不好用 丛林手术刀 发表于 2021-1-9 19:14
再不就暧昧一点,美人笋,美女峰,形象数量都暗合,楼主觉得怎么样?
好,就叫美人峰!{:4_132:} 潭都 发表于 2021-1-9 20:30
为什么不试试这个?省去很多烦恼。
恐怕不好瞄吧? 廷长线搞法,瞄吧就按传统弓的打法。 弓游神州 发表于 2021-1-9 20:48
兄弟这拖挂做的不错哦,好不好用
15米之内没问题,反正我觉得够我玩了,竞技就不得行。 潭都 发表于 2021-1-9 20:30
为什么不试试这个?省去很多烦恼。
烦恼少了,麻烦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