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弓 发表于 2021-3-2 00:11:31

请教大师们:有谁做过拉距、拉力的变化实验?

也叫矢量变化实验吧。拉距间隔5cm为1个测试点。每个测试点都以前后手在抖与不抖的临界点上的最大拉力为前提,且后手还能做个基督教徒的小“阿门"动作。以前手伸直,后手大臂回到家为始点(小可认为这一状态的拉力最大),超大拉为终点。
即:x轴为拉距,y轴为(最大)拉力,的一条曲线。
实验不需皮筋,有个“拉力计”或“弹簧称",弓架皮兜和一根绳子,就能做了。
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表达清楚了。也许,做过的大师设定的前提条件不一。
望眼欲穿地,坐等。

小号 发表于 2021-3-2 06:43:32

谦弓朋友的部分意思是:后手什么角度的状态拉力最大?
如果不想数字化,可以找一颗合适的小树或者竹子,在同肩高的位置绑一截绳子,身体以次固定死个站位,试验后手短拉、中拉、大拉、蝶拉四个状态时对树身的拉歪角度就知道了。

谦弓 发表于 2021-3-2 10:22:41

小号 发表于 2021-3-2 06:43
谦弓朋友的部分意思是:后手什么角度的状态拉力最大?
如果不想数字化,可以找一颗合适的小树或者竹子,在 ...

谢谢号兄{:4_120:}
我还是没表达清楚。我想要这条曲线。假如每个人的肌肉比例大至相同,那么这条曲线就适用于每个人。对新老弓友都是个莫大的福音。
绳子一端绑树上不够严谨,最好还是绑弓架撑头,而且后手端最好绑上皮兜。尽量完整模拟弹弓拉满快撒放时的情形。
侬稀记得回力、手术刀、崩弓子、酋长、天明看海涛在一个贴子里讨论过这个话题,可惜楼歪了。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2 19:42:27

个人感觉,拉力和抖应该是,拉极限打个俩小时,手不抖,胳膊肘不酸,才是适合自己的皮筋厚度,也就是个人臂力应该远大于皮筋极限不少才对。
在这个前提下,拉力和拉距的关系是唯一的,也就是拉极限。皮筋不拉满感觉都对不起珠子。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0.png

谦弓 发表于 2021-3-3 10:02:08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2 19:42
个人感觉,拉力和抖应该是,拉极限打个俩小时,手不抖,胳膊肘不酸,才是适合自己的皮筋厚度,也就是个人臂 ...

欢迎老王哥过来串门{:4_120:}
有两个不同观点:
1、拉满打200发不抖不酸。这配置太低了,节约这么多力气,可能会去干坏事{:4_130:}
2、拉力、拉距,不是个“定数"。只是个取舍的结果,且,绝大部分弓友的“取舍"都没有“依据”。
一个相同观点:"这皮筋不拉满都感觉对不起钢珠”:zhenbang:

谦弓 发表于 2021-3-3 19:56:13

唉。。。是俺脑洞有问题?还是曾经有前辈做过而不愿意分享成果?:bugaoxing:
人人都“感觉"拉距变大,拉的力气就会变小。矢量,就是拉力与拉距的乘积,大小一定与弹丸所得到的动能成正比。
那,到底是拉力向拉距让步呢?还是拉距向拉力妥协呢?做完这个实验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只要每个人的“肌肉比例”大至相同,这一实验成果不就可以造福全坛弓友了吗?{:4_140:}

谦弓 发表于 2021-3-3 21:54:12

除了泥丸党和竞技派,你们(含大师)敢说自己的皮筋配置是最合理、最科学的???:shengqi:

谦弓 发表于 2021-3-4 14:16:26

看来是俺脖子上的这颗CP∪太奇葩了:bugaoxing: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4 21:49:29

谦弓 发表于 2021-3-3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老王哥过来串门
有两个不同观点:
1、拉满打200发不抖不酸。这配置太低了,节约这么多力气, ...

继续抬,玩弓还是要以健康为前提的,弄的一身运动损失就不好了,而且俩小时不酸不抖挺难的,我几乎天天玩,所以比较注意这方面。
拉距和拉力的确不是定数,但是绝大部分弓友不会研究它的,意义不大。我觉得拉感(瞎起的名)应该是定数,也就是每次拉开的感觉,不好说这个感觉是不是就是拉力,还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感觉。对我来说,每次的拉感就是拉满,打了一段时间,皮筋有点泄了,我会剪下来一小段来维持这个拉感,也就是变相的保持拉距和拉力。

谦弓 发表于 2021-3-5 16:53:51

欢迎老王哥来抬{:4_130:}{:4_120:}
先向您道个歉,回您贴时没想到您玩的频率这么高,量这么大。

俺发此贴,似乎也感觉绝大部分弓友没做过这实验,但,全坛几万人,对弓理、打姿、心法、技巧、配置等等,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应该会有一小圈(只是俺们资历技术还跨不进他们的圈子门坎罢了)。

您还真不能说这个矢量实验没用。它应该是选定拉距的唯一科学依据喔!

如果只谈拉感,听说晖派版主可以做到只凭拉感将初速控制在1个点的误差范围内。您可以跟他多吹吹。

丛林手术刀 发表于 2021-3-6 08:29:57

有钱提示9.8包邮,谦弓朋友是不是需要这东西?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

谦弓 发表于 2021-3-6 13:00:55

丛林手术刀 发表于 2021-3-6 08:29
有钱提示9.8包邮,谦弓朋友是不是需要这东西?

等我先问一下回力大师,他说他测过50-150的。
及时雨{:4_120:}{:4_126:}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21-3-6 19:06:29

皮筋的拉伸、拉力、做功、速度都比较复杂,原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超出弹性限度后就更无法测量和估算,同时与皮筋本身与外界因素都相关,采用胡克线性去估算也只是估算,可看一下这个贴中,酋长和我说的基本上已经涵盖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但只能是估算。
https://www.aiguil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12&mobile=2

附图中的曲线应该还没有达到最终弹性极限,只能是看看吧,完整的曲线以前见到过,找不见了。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6 19:58:51

谦弓 发表于 2021-3-5 16: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欢迎老王哥来抬
先向您道个歉,回您贴时没想到您玩的频率这么高,量这么大。


嗯……您别客气!
我坚持自己观点,依然觉得拉距不应该是算出来的,而是以一个舒适的打姿为前提,得出的一个定值。然后拉拉的,皮筋泄了,剪短皮筋来保证拉力,以维持稳定性。

谦弓 发表于 2021-3-6 21:56:15

谢谢海涛大师{:4_120:}
链接的贴子己拜读。俺脖子上这颗CPU己被你们几位大师绕坏了。
俺准备听刀兄的,下单,买拉力计,自己做。
再次谢谢海涛大师。

谦弓 发表于 2021-3-7 00:05:01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6 19:58
嗯……您别客气!
我坚持自己观点,依然觉得拉距不应该是算出来的,而是以一个舒适的打姿为前提,得出的 ...

都说玩弓的人都很有个性,老王哥却是相当有个性{:4_130:}:zhenbang::zhenbang:
您玩弓的频率这么高,硬要区分的话,您应该是标准的“逍遥派”!坚持您目前的玩法,天经地义。
但,俺,很贪心!虽无麒麟臂,也非长臂猿。却想在精准、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威力的最大化(而且以后还想快):taikaixin:
还望您老哥哥能理解并包容俺这个萌新的玩弓目的
{:4_120:}{:4_120:}{:4_130:}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7 09:21:30

谦弓 发表于 2021-3-7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说玩弓的人都很有个性,老王哥却是相当有个性
您玩弓的频率这么高,硬要 ...

您特谦了!玩嘛,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您这个实验,我感觉局限在一个现实,皮筋不是弹簧秤,同一副皮筋,10发以后测出的值会有变化。所以……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1.png

谦弓 发表于 2021-3-7 17:48:33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7 09:21
您特谦了!玩嘛,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您这个实验,我感觉局限在一个现实,皮筋不是弹簧秤,同一副皮筋, ...

老王哥,您喝茶,听听我的逻辑{:4_120:}
弹弓,皮筋配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吧。
哪个大师发贴教我们选配皮筋,都有这样一句话:根据你的拉距,除以拉伸比。。。。。。那我的拉距到底是多少呢?
我的力量,几乎是定了的。如何在短拉与反捏超大拉之间,找到一个手不抖却能打出最大动能的拉伸距离。这才是我想到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呀。
咋这实验就不现实呢?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8 00:11:56

谦弓 发表于 2021-3-7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王哥,您喝茶,听听我的逻辑
弹弓,皮筋配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吧。
哪个大师发贴教我们选配皮筋 ...

不是不现实,是整反了。我认为顺序应该是喜欢的打法打姿决定拉距,拉距与个人力量决定皮筋,然后是买相应的珠子。不应该反过来让皮筋与力量来决定拉距,我说白了,这个意义不大。
先说人本身的拉力这个就很难测试,抖与不抖不只是一个力量值,还和时间有关系,所以这个界限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是一个表格。
其次,皮筋测出的拉力值几发后就变了,一副皮筋少说点,按打200发计算,这个测试拉力值在200发每发的实际拉力值里,能占到多少比例非常不好说。所以才有拉极限特别稳的说法。
综上所述,以这两点来决定拉距,这本身就很难实现,即使实现了,打不了几发,皮筋变了,即使在皮筋不变的这几发里,这个拉距里打姿舒服不舒服也是个事,打着不舒服,肯定准不了。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0.png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0.png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0.png

河边老王头 发表于 2021-3-8 00:13:57

简单来说,拉距的确定和拉力大小没关系。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大师们:有谁做过拉距、拉力的变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