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进一步研究认为"青衣扁梆"小孔指向性更佳!
1、希望爱好者重视这一梆法,原理不谈了,以免发生争执。2、无飞弹、跳弹;
3、没有抽手现象,是一种没有打手现象的成功梆法;
4、因为不抽手,前、背面可的适当留一段皮筋,有这一段皮筋的存在,回弹力有所放大;
5、近来试用小孔,0.5厘米直径,发现弹弓的指向性似乎更好,每打一弹后也更容易复位。
6、青衣近两年来,一直在研究原杈木弓的扁皮梆法,试制的梆法很多,耗掉的原杈数很多。
7、在精确慢速击打中,每打一弹后,空拉一小段拉距再慢速复原后,皮筋在空内能很好的复位。如果是大孔,虽可快速连续击打,但总觉得在指向性方面有些不踏实,虽然并无明确证据。
9、青衣是斜握打法,用这种梆法后,对于青衣本人,命中率明显优于大家所熟知的那些过顶弓梆法。
10、可以就技术谈技术撕青衣,但不可搞一些与弹弓无关的人身攻击;
11、正式命名“青衣扁梆”,还是那句话:弓商仿制不究。
4、因为不抽手,背面梆位与孔之间可适当留一段皮筋,有这一段皮筋的存在,回弹力有所放大; 这一梆法拉开皮筋后,从正面往孔里看,皮筋很好地帖在孔圆的下底部,与飞虎的包着撑顶正好相反。这种梆法向上的曲张力很小很小。从美观角度看,这种梆法个人认为比已知的过顶梆法好看。 驱使青衣搞出这一梆法的最大原因:找到一种完全不抽手的扁皮绑法。 简单的横梆也是很好的,不抽手,但是,几个月的反复比较,发现“青衣扁梆”比简单横绑准度更佳。简单横绑不易掌握两边皮筋等长,这种很容易。 寿命怎样? 支持创新...可是这样绑好像只适合估打... 似乎命名“青衣穿孔绑”更合适:zhenbang: 今天回去找把木弓改了试试。:hehe: 技术帖子费了心血,顶一顶。 顶,学习了,试用了青衣绑的大师大神到时候说说你们的感受。 动脑筋,勤思考,弹弓一定打得好:zhenbang: 支持创新,感谢分享
无飞弹,跳弹。这个找不到逻辑上的依据。
不会抽手;这方面应该比过顶弓要好。
背面留一段皮筋回弹力大;可以用测速仪比较一下,我觉得不会有效果。由于两边的开孔磨擦力不完全相同,还会造成两边皮筋拉力不均。
指向性好;这是个人主观感受。 皮筋在眼里串溜不会磨损吗{:4_146:} 青瓦台 发表于 2018-4-29 10:30
皮筋在眼里串溜不会磨损吗
不磨损。1、拉开弓时,皮筋所占孔的空间不及圆孔的1/10,回弹吋,当出现皮筋与孔臂接触时,钢珠早己脱兜。这个不同于圆皮卡球的情况,圆皮卡球有偏弹跳弹,因为开弓前,皮筋己充盈整个孔,扁皮开弓之前,皮子仅仅松松地帖在孔内臂,而且扁皮本身就软得多,没有圆皮那种僵硬。事实上,我这样梆皮子首先出现断口永远先发生在皮兜附近。——如果疑虑大可忽略这种绑法 弹弹的忧伤 发表于 2018-4-29 07:32
寿命怎样?
富贵在天,死生由命。每副皮子均系正常死亡即绑皮兜附近先出裂口 优点似乎挺多!只是太丑。 青之木 发表于 2018-4-29 13:25
优点似乎挺多!只是太丑。
我就这手艺,而且主观上不追求亮丽,多数人认为我的木杈弓丑。如果手艺好的人用原杈做或弓商用金属材料做出来,应当会有一部分人认为好看 没图{:4_118:}差评{:4_14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