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弓尚满意,越想越糊涂
本帖最后由 小号 于 2021-6-20 19:15 编辑自认为是告别弹弓的新手期后,我对弹弓技术的关注度大减,总认为是论坛帖子是常规问题的重复再重复。
但上几天还是看见了两个好帖子,qlx弓友的《弹弓基础散布》,和TGF弓友在渔樵帖子里的发言,我把着两个疑问合并起来搅合搅合,为什么用“搅合”二字,是因为我没法做答,甚至不能提出具体的问题。
一、先说qIx弓友的实验的弹弓基础散布,结论是弹弓机械固定后的精度还不如人手持弓的散布小。那么前手持弓到底是要死还是要活呢?
我在论坛曾经看过百砖掌门人大爆头先生的蝶拉击发视频慢镜头,从后手释放到皮筋回弹超出弓门,我始终没有看到他前手的一丝摆动,真是前手稳如推山,机械固定一般。
但到qIx弓友这实验,弹弓真用机械固定了,射击反而不准,甚至不如我准,奇怪不?
糊涂点1,难道弹弓暗合狙击仓法,射手据仓稳定还得加有避震的浮置仓管?对应到弹弓上,既要持弓稳,又需要击发时人体的缓冲避震?
二、如果人体避震是有效的,那是人体柔韧的生理特点,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后手释放时的前手失衡位移。看截屏,TGF的发言。
使我回忆一件往事,一个横瞄弓友拿我的弓打了几发,开始不准,后几发连中。对我说: 我试出来了,这弓的瞄点在这儿,指着弓头向弓柄内两毫米的地方说。
我弓友是左手弓,也就是说,当他用我的弓(过顶弓)弓头内两毫米瞄准时,皮筋延长线是指向目标右方的,在后手释放时前手发生了失衡位移,移动方向左(即截图中”弓弓弓“弓友说的甩手效应),在回弹时把皮筋摆回了正确的瞄准线上,即截图下方“弓弓弓”弓友说的甩臂效应。
甩臂效应对弹道是否有导向作用论坛里没有定论,下了海说是“前手甩带”,18号说是前手推向目标(18号是竖握),崩弓子说发力点是肩胛,弓长远射说是暗劲一顶,而果果2525先生是把前臂伸直到"微感不适“的极限避免摆动(并且果果先生是腕托弓不存在扣腕效应),真是各有心法。而论坛还有个说法,是说皮筋收缩速度快,当你发生甩手时,弹丸已经出膛了。这就有了被动甩手和主动甩手的问题,那么主动和被动的时机如何把握?恐怕就是意识先后的问题了,这就是心法,下了海上几天讲过,却被Weilan大侠痛批的。
糊涂点2,横瞄口诀”弹弓水平横握,眼看皮筋上下重合,用上皮筋延长线指向目标”,上皮筋延长线指向目标,正确吗?
反正有这么个事,我向身边弓友推荐过本坛,他上了两天退了,说: 看看你们的帖子,我就不会打弹弓了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1.png
见提到qlx弓友的《弹弓基础散布》,我忍不住开电脑多说几句了,若歪楼还请多包涵。长贴我多数一目十行,往往未能领会主旨。我坚持认为,他那个实验的散布主要出自他那个撒放器,那种两边开的撒放器,不可能做到两边同时释放。受器械结构、材质刚度、夹兜位置、皮兜厚薄和光滑不均等因素影响,释放有时这边先一点,有时那边先一点;有时差多点,有时差少点。哪怕只差那么一点点,带来的误差都是较大的。如果那点先后之差发生在人的拇指和食指上,熟手之人就很容易感觉出来。当然人拇指食指释放也有先后,但可以比一般甚至较高级的撒放器做得好。
鼓起勇气说这句话,我就想到要坦然面对争议了。
别过于小看人的感觉,如果不是用高科技花大力气去研发,机器性能是比不过人体的一些能力的。虽然现在指纹识别、人脸认别机器做得很好,但十多年前呢,远比不过人,几个月大的婴儿就能辨认出父母的脸。而在其它方面,如支票印鉴、笔迹鉴定、弹痕鉴定等,现在还得靠人来作最后裁决。
说到手部感觉,不知是不是我孤陋寡闻,我就没有听说过有可靠的抓蛋机械手(那些靠吸的不算),而人手却轻易胜任。
我在 发表于 2021-6-20 20:41
见提到qlx弓友的《弹弓基础散布》,我忍不住开电脑多说几句了,若歪楼还请多包涵。长贴我多数一目十行,往 ...
撒放器两边钳臂内部是卡齿咬合结构,精确的同步开合,不会出现一边动、另一边不动的情况。
在老52,我天天骂乌苏,原因就是他说的“用上皮筋延长线指向目标”这句害人不浅的混帐糊涂话。骂久了,有些老弓友出来说话,说皮筋延长线指向只用来确定左右不偏,不能用来确定高低。他们也说过此语不妥,但乌苏不改! 果果2525 发表于 2021-6-20 21:53
撒放器两边钳臂内部是卡齿咬合结构,精确的同步开合,不会出现一边动、另一边不动的情况。
...
嗯,知道它的结构。卡片与两边卡齿分离最后那点摩擦的消失,永远不能同步,并且时差没有想象中的小,大到手感可发现的程度。皮筋不可能带来那么大的散布,问题肯定出在撒放器上。若有仪器测试就好了。 回力★ 发表于 2021-6-20 22:56
在老52,我天天骂乌苏,原因就是他说的“用上皮筋延长线指向目标”这句害人不浅的混帐糊涂话。骂久了,有些 ...
自从不用瞄具后,我一直都是瞄延长线。延长线的长短参照撑头宽度:目标多远,对应延长线与撑头宽度的比例是多少,心中有数。曾试过一段时间固定以皮筋端点作瞄点,目标远近调后手定位点,发现只有利于打固定靶连中,不利于提高首发命中率,于是就固定脸部定位点,只调延长线长短,打野好多了。 我在 发表于 2021-6-20 23:11
嗯,知道它的结构。卡片与两边卡齿分离最后那点摩擦的消失,永远不能同步,并且时差没有想象中的小,大到 ...
没有卡片,齿轮结构没有分离空间:) 我在 发表于 2021-6-20 23:29
自从不用瞄具后,我一直都是瞄延长线。延长线的长短参照撑头宽度:目标多远,对应延长线与撑头宽度的比例 ...
延长线的长短,哪起到哪止?
我先转个甩手的帖子,有时间我再弄个图,还了您的人情 我的那个帖子是一个初期毛胚 ,不严谨 ,误导人了 。已经发现问题出在撒放器上了 ,后面终极测试一下 ,重新发个帖子,初步估什,7米,弹丸中心散步能稳定在3mm内 。 果果2525 发表于 2021-6-20 21:53
撒放器两边钳臂内部是卡齿咬合结构,精确的同步开合,不会出现一边动、另一边不动的情况。
...
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发现问题后 ,现在我的着重解决撒放器对皮兜的干扰 好吧,说去说来的也不是一种类型。 回力★ 发表于 2021-6-20 23:54
延长线的长短,哪起到哪止?
皮筋端点起到瞄点止。近射瞄点虚延长线为正,远射瞄点实延长线为负。 我在 发表于 2021-6-21 06:52
皮筋端点起到瞄点止。近射瞄点虚延长线为正,远射瞄点实延长线为负。
还是不明白。
图直观些,
先生能否图示? 回力★ 发表于 2021-6-21 07:47
还是不明白。
图直观些,
呃呃,大神是否捉弄我?
好吧,图来了。不过大神在哪?咋这么不惜金身? 玩过传统弓射箭的人都知道,顺着箭瞄准,前手无倒弓动作是永远射不中的。用美猎弓就可以,同理。 我在 发表于 2021-6-21 09:12
呃呃,大神是否捉弄我?
好吧,图来了。不过大神在哪?咋这么不惜金身? ...
属瞄点式打法。弓上实点,不对着目标点,而是对着目标附近其它点或空间虚点。
脸上有定位。
红色线叫虚高。
专业名称可叫瞄虚点或虚瞄点打法,我入门学的就是这打法。这打法有缺点。
缺点不多,
但不想讲。
叫它延长线打法,那真是风马牛啊,,,,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21-6-20 21:07
,再说我自己的解决办法。我自己动作,是用前臂找,是内合点,还是外摆点,内合外摆肩有个力着点,找直线 ...
谢谢!受教了:handshake 我在 发表于 2021-6-21 09:12
呃呃,大神是否捉弄我?
好吧,图来了。不过大神在哪?咋这么不惜金身? ...
今天终于清楚你这法是怎么瞄的了!
两个空间点,我调整的是它的高度差,
你调整的是它的连线长度,
两者都可调整弹道高低,打中目标!
你的这瞄法不是瞄点式打法,
可是,你们叫它皮筋延长线打法,真的不妥! 皮筋的延长线,只能顺着皮筋直线方向延伸,你的在端点转折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