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收意打的营养,是学习意打思想
我顶大师,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闹着玩的。我说从意打中吸收营养,是认真的。比如大师说:“你的身体,你的前手,无论你的稳定性多好,其实总在动,于是,你的后手,必须有极高的对于力量平衡点的敏度,以便随着身体及前手的状态不断调节后手状态。”我的理解是:一切控制平衡,结果都是动态平衡。
比如电子秤,秤盘低了,反馈、控制系统增加磁力;秤盘高了,则减小磁力。。。它总在不停地调控中。我们肉眼看到它是静止的,但若用放大镜再加录像慢放,就可以看到它是在不停地上下波动中。用示波器监测控制电平信号最容易看出,它是波动的,不是静止的。精度越好的波动越小。
有人说他的手不晃了,那只是他没觉察出来。
又如大师说:“你的前手与后手,总能做到高度配合,让弹丸出弓的那一刹那,弹丸总能“找到”你或瞄或估或意的那个目标点。”我想起那句话,国家专业射击运动员说的那句话:“在晃动中击发,瞬间把握时机的能力就是一个人技艺高低的体现,也是射击运动的魅力所在。”
射击的精髓并不是如何对准,而是对稳定的把控和对时机的把握。只要你深入思考,会发觉,它真的涉”意“。
我吸收意打的营养,是学习意打思想。
在大师贴下回复过了,再发成主题贴多赚两分,也方便自己查找,版主勿怪。
有人让专业射击运动员打弹弓,对他们讲明白瞄准原理后,他们很快就打出很好的成绩。因为他们很有射击天赋,打姿很快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就练就了高超的控制稳定和把握时机的能力。
把握击发时机,不是突兀的相机一松(一扣)动作,他们有术语:“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打好弹弓,精髓并不是清楚对准方法,而是练好打姿,提高控制稳定、把握时机的能力。
一个字:练! 这个“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不好理解啊,只能多练,从练中感悟了。再就是等大师再讲经,看看能否找到理解的入口。 本帖最后由 hling 于 2021-11-1 15:41 编辑
哎,你这不是骑马找马么?自己都写出来了呀。就是这几个字“有意瞄准,无意击发。”呀。说得再透一点,即意在眼,不在手。也就是青衣说的,视觉触发后手反应呀。就如打地鼠游戏,一心想法在眼睛并高度聚焦紧盯着,地鼠一露头,就自然触发手冲动击打一样的感觉呀:) 本帖最后由 hling 于 2021-11-1 16:41 编辑
{:4_135:}{:4_135:}{:4_120:} hling 发表于 2021-11-1 15:36
哎,你这不是骑马找马么?自己都写出来了呀。就是这几个字“有意瞄准,无意击发。”呀。说得再透一点,即意 ...
只有遇到共鸣,或灵感,才有与心灵融合的理解,才能为己所用。{:4_120:} 本帖最后由 hling 于 2021-11-1 19:44 编辑
我在 发表于 2021-11-1 17:16
只有遇到共鸣,或灵感,才有与心灵融合的理解,才能为己所用。
不妨自己做个试验。竖着插一根牙签,手拿一根牙签,两者间距约30cm。你的目的是用手中这根牙签尖去瞄准并击中竖着插这一根牙签的尖。不管怎样练,你手中的牙签肯定微抖。盯着且你一心要想着击中。而双根牙签瞄重合这一刻,就是最佳时机。当重合时,你的心里会“格登”一下。这时你拿牙签的手可能没反应过来,你会想一定抓住下次机会,这样多几次,你拿牙签的手终会在其中一次两牙签瞄重合时不自主的向着竖插的牙签击发。
弹弓想击目标的意念强烈表达在锁定目标上,达到相当高确定感时,也会如以上情况一样,不由自主的触发松兜。
hling 发表于 2021-11-1 18:36
不妨自己做个试验。竖着插一根牙签,手拿一根牙签,两者间距约30cm。你的目的是用手中这根牙签尖去瞄准并 ...
试验失败,找不到感觉,不过路线正确总会找到的。 我学习的是意瞄打 ccc9527 发表于 2021-11-3 13:51
我学习的是意瞄打
厉害。:zhenbang:
当不用再为对准和打姿消耗注意力时,控制晃动和把握时机就成了关注的重点,自然会想到“意”。 这是个好贴,再顶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