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弓 发表于 2022-3-13 22:02:44

弹道线的决定因素

本帖最后由 谦弓 于 2022-3-14 17:40 编辑

要因:弓门中心与皮兜里的弹丸、的空间位置。
次要因:初速。
永恒因素:万有引力。
不可控因素:横风、外型不一(弹丸的)材质比重不一。

推论:弹弓打不准的要因:没有建立起以瞄准线为O点的坐标系。
次要因:皮兜里的弹丸坐标定位不稳定。(因此坐标是依赖上皮筋触碰脸上皮肤来感知定位的)。
次因:不熟悉弹道相对于瞄准线的变化。
次次因:没做好推拉撒放的一致性。

遗漏的请大师们补充。

qq15187515551 发表于 2022-3-13 22:11:04

一脸懵逼的进来一脸懵逼的出去http://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http://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

谦弓 发表于 2022-3-13 22:38:05

qq15187515551 发表于 2022-3-13 22:11
一脸懵逼的进来一脸懵逼的出去

天。。。。我有支摸另类吗??{:4_116:}:bugaoxing:

hbtszl 发表于 2022-3-13 22:45:29

此帖没仙气,不符合本论坛的核心价值观,差评!!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00:44:37

hbtszl 发表于 2022-3-13 22:45
此帖没仙气,不符合本论坛的核心价值观,差评!!

难道全坛的人都去思考那些“打法”了?{:4_129:}
谁能告诉我:横握、斜握、竖握、瞄打、估打、意打、震打、弹打、直拉打,谁更能打得准?
所有的心法、经验、技巧,不就是为了保证一个推拉撒放的一致性吗?
离开了瞄准射击的原理,谁能玩得好弹弓?
请你不要来提醒我:只了解原理而做不到推拉撒放的一致性,同样也玩不好弹弓。
吹个弹道线与瞄准线的位置关系的科学合理性,没人理解。扯个弹道线的决定因素,还是没人理解。难道这个坛里的人都没有学过《平面几何》?都不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都不知道极坐标系?《立体几何》、三视图,有弓友没学过,我信。但。。。!!!:bugaoxing: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08:40:35

不同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还是有印象的。
二维平面: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08:48:33

本帖最后由 lilaobong 于 2022-3-14 08:57 编辑


横握瞄打,只是最适合“稳定直观建立视线和弹道线对照方式”的一种击打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把拉开的弹弓想象为一个以皮兜为锥顶、弓门中心为圆心、皮筋为锥面的圆锥体。那么只要你觉得姿势舒服、圆锥体上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瞄点,从而实现你的眼睛看到哪里、哪里就是瞄点的大自在境界,一样可以击中目标。所以,任何时候,都以一根筋作为参照,视线看向一根筋,弹道线在空间上的延伸视觉上靠近一根筋(非一根筋的延长线),理论上是行得通的,通过练习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辣条五毛 发表于 2022-3-14 10:05:26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08:48


是滴:victory: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10:59:35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08:48


请你将斜握、下撑头的外角尖、作为瞄点。或!:大斜握、以下皮筋及其延长线。
去瞄准,打几发,再来回帖。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11:07:08

本帖最后由 lilaobong 于 2022-3-14 11:09 编辑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10:59
请你将斜握、下撑头的外角尖、作为瞄点。或!:大斜握、以下皮筋及其延长线。
去瞄准,打几发,再来回帖。 ...
用下皮筋测试了,近距离依然没有问题。距离远了(大于15米)不好掌控,主要是重力的下坠因素,高低的控制不如上皮筋直观和习惯。

ccc9527 发表于 2022-3-14 11:27:31

吹毛求疵一下,还有个海拔高度,这个又会影响空气阻力和重力加速度。
:lol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11:42:00

ccc9527 发表于 2022-3-14 11:27
吹毛求疵一下,还有个海拔高度,这个又会影响空气阻力和重力加速度。
...

好吧,加个次次次因:海拨高度。
我还想到一个,空气温度。(温度影响密度→密度必影响弹道)
哦,还有一个,空气温度。{:4_130:}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12:30:52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11:07
用下皮筋测试了,近距离依然没有问题。距离远了(大于15米)不好掌控,主要是重力的下坠因素,高低的控制 ...

别嘴硬了,去把你感悟到的“大自在境界”回帖全删了吧。
斜握,以下皮筋或下撑头为瞄点,30度、瞄点距离弹道线的横坐标为1/4弓门,45度为1.414/4弓门,60度为1.732/4弓门。
要实现瞄准射击,弹道线在主眼瞳孔垂线内侧的距离、必须≥上面几个数值。请问,你的后手是在鼻尖撒放的?还是在下巴底下撒放的?

在前后手之间,瞄准线就已经与弹道线、腐视相交了。其结果只会是左手弓射偏左,右手弓射偏右,距离越远偏得越多。
这是原理,原理就是原始理论,是铁律。不懂可以慢慢学,不要想到个弹弓拉开可以把它想像成个圆锥体就来冠名什么“大自在境界”。

去删除那些回帖吧。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14:29:28

本帖最后由 lilaobong 于 2022-3-14 14:41 编辑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12:30
别嘴硬了,去把你感悟到的“大自在境界”回帖全删了吧。
斜握,以下皮筋或下撑头为瞄点,30度、瞄点距离 ...
   谦弓大师,您的方法我完全不反对而且我完全理解,确实是建立在严格的线与线相交的基础上,可谓是经典的教科书教学方式。但我的方法您不一定能理解,直接线与线的相交是容易理解的瞄。但在视觉纵深中,利用线与体的靠近或接近趋势来判断来估打也是一种“瞄”,不过此瞄不是并不是您所说的那种严格的线与线相对应的“瞄“。               一个裸美女图片,我用瞄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看她的凸出点的。同样,我用瞟或者扫的方式,还是可以看到她的凸出点的,这就是主视觉纵深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

谦弓 发表于 2022-3-15 00:14:14

lilaobong 发表于 2022-3-14 14:29
谦弓大师,您的方法我完全不反对而且我完全理解,确实是建立在严格的线与线相交的基础上,可谓是经典 ...

您,居然说:我的方法你都理解。{:4_130:}
我这个帖子说了什么"方法”了?
不就是吹吹弹道“生成”的条件,以及影响它的相关因素吗?{:4_129:}

我在 发表于 2022-3-16 15:05:50

“建立起以瞄准线为O点的坐标系”
“瞄准线”是一根线,“O点”是一个点,一根线怎么为一个点呢?这个看不懂。

补充:大仰角与平射相比,弹道差别较大。

hbtszl 发表于 2022-3-16 19:08:10

谦弓 发表于 2022-3-14 12:30
别嘴硬了,去把你感悟到的“大自在境界”回帖全删了吧。
斜握,以下皮筋或下撑头为瞄点,30度、瞄点距离 ...

你说的很有道理,的确符合高中物理的科学知识,但有些大仙、大师们平时练习量少或是练习方法有问题,造成推弓不正怎么破??
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动作有问题,而是会认为物理公式有问题,你和他说科学他和你讲经验,你分析经验他和你论仙法,你和他讨论仙法他和你吹NB,所以只能呵呵。。。。。

谦弓 发表于 2022-3-16 20:06:59

hbtszl 发表于 2022-3-16 19:08
你说的很有道理,的确符合高中物理的科学知识,但有些大仙、大师们平时练习量少或是练习方法有问题,造成 ...

70,都怪我不会发图片。
在表达能力上,我虽然赶不上手术刀、下了海他们。但、任何一个初中生、听懂我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没问题。
我感觉,不仅仅只是咱们论坛,包括快手、抖音、小视频,绝大部分弓友、都是出在空间想像能力上。学习过《立体几何》、《制图》的弓友吧,好像又不愿深思,也许是认为想清楚了吧、推拉撒放做不到每发的一致性、也是枉然。
这,就是目前全国弓林的现状。大家都蒙蒙东东地玩个大概、感觉了。
在这种生态圈里,生长出来点“九阴假经”、“闪电五连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谦弓 发表于 2022-3-16 20:32:10

我在 发表于 2022-3-16 15:05
“建立起以瞄准线为O点的坐标系”
“瞄准线”是一根线,“O点”是一个点,一根线怎么为一个点呢?这个看不 ...

还记得“磁力线”或“电流”怎么画吗?
从书里流向自己:小圆圈里打一点。(表示看到箭头)
从自己流向书里:小圆圈里打个x。(表示看到箭尾)

第一个O点,是主眼瞳孔。
第二个O点,是撑头上的“瞄点”。
当两个“点”重合为一个点时,“线"就变成了“点”。

老周 发表于 2022-3-17 08:46:14

空气中除了万有引力,还得有流体力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弹道线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