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草流 发表于 2022-5-3 14:40:05

动能过剩与动能不足(兼论为何打泥丸练不出钢珠的准度)

本菜曾写过动能过剩本质是什么,动能过剩的本质是动能在皮筋组与钢珠间分配不合理,这是对动能过剩的定性分析。

另贴也写过配置合理的扁皮的基本原则,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基本参考配置:1.02010 ,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力量的大小,打法特点作相应修改,也能根据1.0厚皮筋10mm小头对应4克钢珠的结论,折算成其他厚度的皮筋,也能折算成其他型号的珠子,例如:9珠3克,对应0.6厚12的小头也是一样的。此文是尝试对什么叫动能分配合理的定量分析。

事实上没有精确合理的配置,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就可以了,但如果偏离合理点太远会有什坏处呢?

动能过剩的坏处我们知道了,珠子获得速度太小,皮筋获得动能过大,回抽力量过大,或抽手,或拍打在皮筋上,所付出的力量都变成了伤害皮筋自己上去了。动能过剩的极端就是空放,在射箭馆搞空放会被赶出去的。

动能不足的弊端就很少人提及了,除了初速低,皮筋寿命短外,很少人提及对准度的影响。
动能不足的皮筋末太细,导致珠子启动慢,前手晃动和位移对弹道影响太大,皮筋对珠子横向拉力不足,珠子加速过程太长,珠子受重力影响在纵向下坠幅度也很大,这些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对准度的影响更加复杂。这个问题当然可以通过调整动作和瞄点进行较正,但对于形成一套熟悉打法的弓友来说,基本上又要重新摸索击发次序要领了。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下为什么泥丸打得很准的人,换钢珠又不准了。 泥丸的质量很轻,大多数弓友是动能过剩的配置(特别是圆皮打泥丸),而同配置打钢珠可能变成了动能不足,加速特点不一样了。等到练熟泥丸再打钢珠,立刻就能感觉到在近距离上,反而没有泥丸准,甚至会飞弹。
所以,习惯打泥丸的同学想不改变击发习惯,应当使用动能过剩的配置。当然拉力又变重了,两相取其轻吧。

断草流 发表于 2022-5-3 14:40:48

@宇宙中的神-回力牌球鞋

库页岛 发表于 2022-5-3 15:14:15

大神分析的很是有道理,学习了{:4_132:}

回力★ 发表于 2022-5-3 15:57:07

很科学,有道理。

采臣啊,吕洞宾去哪了?

SHooter 发表于 2022-5-3 16:35:37

所有皮筋都是为发射钢珠而存在的,这使得弹弓成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玩具。没有人会为了追求准度而使用泥丸,这只是为了安全而采取的妥协办法。

平平凡凡 发表于 2022-5-3 16:46:25

夏天,我用0.5皮,20-12-170中拉打9∽10泥丸刚好,近距离打八钢珠也OK,但30米或以上远距离打8钢珠就显出动能稍不足缺点。0.55扁皮中拉打9∽10泥丸稍显过劲,但打8钢珠不论远近都刚刚好。

断草流 发表于 2022-5-3 17:01:43

回力★ 发表于 2022-5-3 15:57
很科学,有道理。

采臣啊,吕洞宾去哪了?

最近严打课外辅导,洞宾兄收费800块的培训班关门大吉了。

PPT 发表于 2022-5-3 18:47:50

伤皮筋是主要的,准度还好

Haddock 发表于 2022-5-4 09:07:37

本帖最后由 Haddock 于 2022-5-4 09:25 编辑

根据所谓的“动能过剩”理论,是不是说空放就绝对过剩、绝对抽手、且必定抽得生疼呢?
“动能不足”又是个啥概念呢?
用不同的“动能”对同一个珠子进行加速,从10米每秒直到光速,究竟哪些“动能”算“不足”、哪些算“合适”、哪些又算“过剩”呢?

断草流 发表于 2022-5-4 10:13:00

Haddock 发表于 2022-5-4 09:07
根据所谓的“动能过剩”理论,是不是说空放就绝对过剩、绝对抽手、且必定抽得生疼呢?
“动能不足”又是个 ...

你看过我提到的所谓的动能过剩的的文章吗?

逆光而行 发表于 2022-5-4 17:20:31

谢谢分享,这是有干货的经验

断草流 发表于 2022-6-2 12:21:54

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能过剩与动能不足(兼论为何打泥丸练不出钢珠的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