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打的一些小体会
指实,腕松,肘随,肩发力。指实是指捏兜时拇指以外的四指并紧,至少中指与食指并紧,目的是在撒放时食指不会受皮兜带动而出现轻微前伸的动作。
腕松、肘随是指腕与肘都没有主动发力。开弓后,保持弓件相对静止,摆动后手胳膊,弓件不会出现明显移动,就像鸡身移动而鸡头不动。
肩发力指后手动态撒放时,大臂主动后摆,小臂,手,顺势而动。
开弓后,引而不发,感觉小臂、手与皮筋组的合力重合(是力量的重合,不是指形。肘是抬是垂不要刻意发力控制,自然舒服就好)。 好,总结出的每一条,都很到位。赞{:4_132:}{:4_132:}{:4_132:} 冬雪寂寂溢清寒 发表于 2024-5-20 07:15
好,总结出的每一条,都很到位。赞
承冬雪兄谬赞,愧不敢当! 这就对了,多发点这种大家喜欢看的说得明白的:haha: 逸少 发表于 2024-5-20 08:36
承冬雪兄谬赞,愧不敢当!
楼主太谦虚了,您说的这几条,也都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的。:taikaixin:{:4_120:} b站搜索: 背加力 冬雪寂寂溢清寒 发表于 2024-5-20 09:44
楼主太谦虚了,您说的这几条,也都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的。 ...
冬雪兄研究打法可谓细致入微。我之前一直研究意打原理,对打法关注较少。现在原理已经差不多通了,想在打法上再寻求一点突破。
发帖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引来像冬雪兄这样的大神级别的弓友透露些压箱底的干货,好让像我这样的新手少走些弯路。 逸少 发表于 2024-5-20 12:55
冬雪兄研究打法可谓细致入微。我之前一直研究意打原理,对打法关注较少。现在原理已经差不多通了, ...
我的水准很一般,比大神差远了去了,没事的时候,大家交流下技术挺好{:4_120:} lzwdavid 发表于 2024-5-20 10:26
b站搜索: 背加力
是的,背部用力非常重要,否则直线用力很难做到位{:4_132:} 冬雪寂寂溢清寒 发表于 2024-5-20 19:57
我的水准很一般,比大神差远了去了,没事的时候,大家交流下技术挺好 ...
我一直是玩圆皮中拉,前段时间为了增加一点威力,皮筋由1842增加至1745,泥丸也由10加大到11,结果跳弹飞弹频出。找了坛里一些相关的老贴学习了一下,然后再在练习中仔细体会,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1.皮筋与撑头采用软联接;2.尽可能拉极限或者接近极限(这是为了解决关门效应);3.采用我上面说的那些打法细节(这是为了解决滑兜撅兜,同时也使合力线变得更清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怪弹的频次,而且即使出现怪弹也能马上意识到问题出在哪。 逸少 发表于 2024-5-20 22:56
我一直是玩圆皮中拉,前段时间为了增加一点威力,皮筋由1842增加至1745,泥丸也由10加大到11,结果 ...
玩扁皮,智者之选择。 回力★ 发表于 2024-5-21 03:03
玩扁皮,智者之选择。
扁皮优点多,但就是不耐用,还有切皮筋也麻烦。等我把圆皮玩明白了再换扁皮。
逸少 发表于 2024-5-21 06:01
扁皮优点多,但就是不耐用,还有切皮筋也麻烦。等我把圆皮玩明白了再换扁皮。
...
同样的拉力,同样的初速下,锥形扁皮一样耐用。
因为它不需拉极限就能达到圆皮拉极限的初速。
两股圆皮因关门效应等引起的钢珠乱飞的麻烦,远远大于切扁皮的麻烦。
回力★ 发表于 2024-5-21 07:13
同样的拉力,同样的初速下,锥形扁皮一样耐用。
因为它不需拉极限就能达到圆皮拉极限的初速。
大弓门更好, 回力★ 发表于 2024-5-21 07:13
同样的拉力,同样的初速下,锥形扁皮一样耐用。
因为它不需拉极限就能达到圆皮拉极限的初速。
你玩过扁皮直条没,不知道与带锥度的区别大不大,我想改玩直条,切皮筋方便些,应该也会耐用些,就是不知道速度上不上得去 逸少 发表于 2024-5-21 23:49
你玩过扁皮直条没,不知道与带锥度的区别大不大,我想改玩直条,切皮筋方便些,应该也会耐用些,就是不知 ...
直条扁皮,初速不会比圆皮差,只有胜。 过段时间买点0.8的扁皮切直条试试,窄一点应该声音会小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