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5:36:12

SHooter 发表于 2025-1-17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懂得弹道学计算对枪有用,对不同距离范围进行计算后调整照门高度即可精确修正弹道,但弓箭和弹弓没有照门 ...

兄弟,枪弹道也不如理论计算那么理想,每支枪都有误差,大小不同。小日本的三八大盖三百米远还能准确狙杀目标,汉阳造两百米远打中目标得看运气。弹弓与弓箭的误差当然比枪大了,但在它的精确度内,还是遵守数理公式的。比如,初速一百,第一归零点定于6米,那么最高点在哪,高于瞄线多少,第二归零点在哪,计算就可以发挥指南针的作用印证你的观测结果。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5:50:47

ccc9527 发表于 2025-1-17 1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控制稳定是核心,其他什么随机角度都是次要的,如果真能控制稳定,即便角度生疏,打两次就懂调整了,不值得 ...

兄弟字多,我还没细看细思,这里先凝聚共识:控制稳定是核心!但若追求超过控制稳定的能力时,把握击发时机就成为必要。控制得越稳定把握时机就越容易,反过来,把握时机能力越高,对控制稳定的要求越低,乃至可以动态击发,打飞靶等。二者相辅相成。

ccc9527 发表于 2025-1-17 15:51:11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5:36
兄弟,枪弹道也不如理论计算那么理想,每支枪都有误差,大小不同。小日本的三八大盖三百米远还能准确狙杀 ...
对,手枪精度还没弹弓高呢,也不妨碍别人计算弹道

ccc9527 发表于 2025-1-17 16:15:54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5:50
兄弟字多,我还没细看细思,这里先凝聚共识:控制稳定是核心!但若追求超过控制稳定的能力时,把握击发时 ...

对,控制稳定是核心,不稳定的原因是皮筋拉力的存在,需要对抗皮筋的拉力。

字太多,换个方式说:
练习轻配的时候,承受的拉力比较小,无法验证这个姿势(方法)在应对大拉力时也没有问题,长期用轻配练习而养成的姿势、用力习惯、肌肉的能力,不可能有效应对重配。

可能某个姿势的直线用力有点瑕疵,但是因为拉力轻,轻配依然可以50连中,所以觉得没有问题,重配虽然不能强求也50连中,但是某个姿势的微小偏差,可能就导致准度崩塌式的下降;

也可能某块肌肉,轻配得心应手,重配根本拉不开、吃痛,即便拉开准度一塌糊涂,而一直练习重配的,通过摸索,可能主要用的另外一块肌肉发力。

这是我一直反对竞技用吐痰配置的原因。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7:09:13

本帖最后由 我在 于 2025-1-17 17:12 编辑

ccc9527 发表于 2025-1-17 16: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控制稳定是核心,不稳定的原因是皮筋拉力的存在,需要对抗皮筋的拉力。

字太多,换个方式说:


有道理,存在这种可能,不过我暂没有这种经验。
可以肯定的是,海派捏珠,二指的摩擦一致性更好,可以打得更准。国际六哥能七八米远打人手指上的珠子,这个准度、信心可谓无以伦比,不知他这种捏兜方式发挥了多大作用?但他的吐痰配置就肯定与这种捏兜有关了。

SHooter 发表于 2025-1-17 18:16:26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5:36
兄弟,枪弹道也不如理论计算那么理想,每支枪都有误差,大小不同。小日本的三八大盖三百米远还能准确狙杀 ...

首先你要明白何为木仓的归零点,它是弹道与瞄准线相交的点,瞄准线是瞄准基线的延长线,瞄准基线是照门上沿与准星尖的连线,第一和第二归零点都可以根据照门高度精确计算出来。弹弓也有归零点,但你无法计算,只能靠经验估。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8:41:08

本帖最后由 齐凤明 于 2025-1-20 09:48 编辑

玩弹弓的高人与高手们,不会用数学与物理公式算怎么击打的,只是用弹弓的基本技术原理,户外实操用经验确定目标距离,之后找出对应的记忆瞄点射就完事儿了:{:4_134:}{:4_126:}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8:48:15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8: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在我主题帖里最后发一帖,玩弹弓的高人与高手们,不会用数学与物理公式算怎么击打的,只是用弹弓的基本技 ...

你不会计算不代表别人不会计算,坛里就有相很详细的贴子,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当然你不计算也可以,但你的经验却否定不了他人的事半功倍的方法。你不感兴趣不理会便可。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8:49:04

SHooter 发表于 2025-1-17 18: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你要明白何为木仓的归零点,它是弹道与瞄准线相交的点,瞄准线是瞄准基线的延长线,瞄准基线是照门上 ...

弹弓缺了什么条件不能计算?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05:44

本帖最后由 齐凤明 于 2025-1-17 20:32 编辑

,,,,,,,,,,,,…,,,,,,,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9:09:12

本帖最后由 我在 于 2025-1-17 19:10 编辑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户外弹弓的击打目标20米后,都是随机随性的,我想问你公式数据有实际意义吗?我们没在一个地方,要是在带 ...

理论指导实践也否定,你是否自负了呢?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12:35

本帖最后由 齐凤明 于 2025-1-17 20:35 编辑

,,,,,,,,,,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9:15:56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理论得用在切合实际的地方是关键啊!

您都不会,怎知不切合实际呢?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9:18:43

各个尸工各种法,你不感兴趣无视即可,若想否定就请先了解清楚再说。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23:17

本帖最后由 齐凤明 于 2025-1-17 20:36 编辑

,,,,,,,,,,,,,,,,,,,,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30:01

本帖最后由 齐凤明 于 2025-1-17 20:38 编辑

,,,,,,,,,,,,,,,,,,,,,,,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9:32:04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不会算的!但是你的公式是死距离的,用在不确定的距离数据能对吗?你的弹弓实操能准吗?你适合纸上谈 ...

哪个公式是死距离的呢?您就这么刻板地认识公式的?当然,哪个公式实际计算总有误差,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你指导。。。算了,说你不明白的。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9:34:02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坛有几个理论大咖,我知道你算一个…如:手术刀,谦弓代表性人物,还有两三个不举了,人个有志,从今以 ...

这么爱贴标签啊?自以为是!

SHooter 发表于 2025-1-17 19:34:02

我在 发表于 2025-1-17 18:49
弹弓缺了什么条件不能计算?

缺了照门,大哥。计算需要知道膛口初速和照门高度这两个变量,初速不变的情况下,照门高度变化可以改变归零点距离。不妨为弹弓想象一个虚拟照门,由于它的高度无法被准确量化,所以不好算。

齐凤明 发表于 2025-1-17 19:39:45

本帖最后由 齐凤明 于 2025-1-17 20:45 编辑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