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手
玩弹弓真正的稳定性是在后手的撒放技巧 !
后手,影响命中率的可以达到90%!
网上很多人喜欢打溜兜,滑兜,二指同时撒放,我对这种打法是不主张的!
原则上,后手撒放,开合越少越好!越小稳定性就越高,怎么做到,就是感觉大拇指不动,食指一扣,撒放!
练的时候,手指手法一定要正确!
网上很多人喜欢二指同时分开撒放,这个我称是双开!
双开撒放,是稳定性最不易掌控的一种撒放法!
随着户外环境的变化,想极限拉升,撒放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走样! 现在有点体会到龙哥的古道热肠了,为了保持论坛的活跃度能坚持这么多年把一个小技巧吸引了那么多弓友在论坛交流。也就过年这十天我在户外忽然就悟了,弹弓真的是简单的玩意各种距离和高度各种直落。。。已经有点兴致缺缺了,果然懂了就基本不想来论坛了,到了这个程度要么坚持下去玩各种花活要么就拍段子去了:lol
题外话:户外和打靶是两个东西,想户外玩得好不需要多高的连中,需要的是准确的判断距离及高度,需要眼睛和目标连线并快速估算出前后手的抬手高度套上连线,最重要的是要能体会到前后手开弓时形成的弹道。 虚实之间 发表于 2025-2-5 09:56
现在有点体会到龙哥的古道热肠了,为了保持论坛的活跃度能坚持这么多年把一个小技巧吸引了那么多弓友在论坛 ...
这是我的深刻体会{:4_132:} 本帖最后由 我在 于 2025-2-5 11:17 编辑
“原则上,后手撒放,开合越少越好!越小稳定性就越高”http://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赞同这句话,任何明显的撒放动作都是不当的!
说说我的体验:您这个食指“一扣”,也并非明显动作,要说外观上看到动了,也是手指脱兜之后的事。此外,“扣”也不是就像扣扳机那样平移,而是“转”,或说“捻”,或说“拧”……难以准确表达,具体可这样体会:先是卡,完全是卡,再慢慢地变换成捏,在这个过程中,食指就是“转”。
上面说的是正捏,若反捏就不必刻意为之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撒放时拇指主动,是因为后四指是叠着的;拇指转动,是因为拇指松劲时自然就受皮筋拉转了。(拇指“转”,说的是大拉反捏,赶紧编辑注明了)
再说我的保留意见:撒放时体会兜在指间滑出感,是正确的,它既可以防止撒放动作过于明显,又能纠正撅兜状态。实践中也是这样做较稳准。
“后手,影响命中率的可以达到90%”
对这句话,我也持保留态度。前手影响也不小、要说前手后手哪个影响大,适用水桶原理——最大容积由最短那块板决定。短板在哪,并非人人相同,并非时时相同。
这么多异议,老龙莫气,我就是冲着您能容纳不同意见,可平心讨论,纵然有误也能耐心分析指点,这才说的。
我在 发表于 2025-2-5 11:03
“后手,影响命中率的可以达到90%”
对这句话,我也持保留态度。前手影响也不小、要说前手后手哪个影响大, ...
我自己的观点是后手的撒放只要每次撒放都一样问题不大,最主要的是前手和目标都可以看到可以很好的去调整,但后手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根据定位点或感觉去“看”到后手的位置,短拉还好办可以在脸上的定位找点,但中、大拉后手能不能“看”到是打准的关键 本帖最后由 回力★ 于 2025-2-5 12:20 编辑
看看撒放器,既双开,一下子打开,幅度也大;也不夹着皮兜慢慢滑出。
它是否造成弹弓木仓打不准?
有些弓友,操作或对准目标,有“错”在先,击发时想方设法再用另一“错”来纠正。
这叫技术??? 本帖最后由 我在 于 2025-2-7 18:48 编辑
虚实之间 发表于 2025-2-5 1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自己的观点是后手的撒放只要每次撒放都一样问题不大,最主要的是前手和目标都可以看到可以很好的去调整 ...
后手位置主要由定位点决定,至于中拉特别是大拉的后手稳定,从皮筋贴脸点可感觉到,尤其是轻微贴,那感觉特别敏锐。
后手的稳定重在撒放前,而前手的稳定重在撒放后——因为在撒放前能看到前手的稳定状况,所以它往往让人轻视。但撒放时,从慢放视频可看出,皮筋完全收缩珠子才离兜,此时前手已甩了好一大段距离。由于各种原因,这甩动对准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完全可被不成熟的后手撒放带来的散布掩盖。但随着后手的进步,甩手的影响就渐渐浮现。如何减少前手甩动,如何让珠子加速时前手甩动轨迹变直,各种细节的影响,就值得让他们去抠了。
本帖最后由 猎人龙 于 2025-2-5 12:59 编辑
我在 发表于 2025-2-5 11:03
“后手,影响命中率的可以达到90%”
对这句话,我也持保留态度。前手影响也不小、要说前手后手哪个影响大, ...
你保留意见,我也赞同!
我不是改变你的看法…
既然你好学,90%…我谈二点…
第一,玩斜握推弓至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对准靶子直推,也就是说,快到位以及推到的位,这一段距离是直线运动,这个距离其实已经是瞄准了,肉眼可瞄的…
第二,看似斜握推弓,实际上后手是侧拉,前手是斜推弓,但一定正打!
所以,我推弓一般大于45度,这么推最舒服!
出问题的,都是在看不见的后手撒放!所以,我就改用皮筋贴脸定位,用感知定位,做到每一发都一样的撒放。这就皮筋贴脸定位的由来!
要做到拉了就打,如贴脸离脸这么撒放,这样在速度上就慢半拍,为了这个快半拍,我们是下了不知多少苦功,最后研究出,皮筋深贴脸不走样撒放的。
本帖最后由 我在 于 2025-2-5 12:49 编辑
回力★ 发表于 2025-2-5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看撒放器,既双开,一下子打开,幅度也大;也不夹着皮兜慢慢滑出。
它是否造成弹弓木仓打不准?
这个我先来试着解释吧,不成老龙再来。
首先,撒放动作不能明显,与打木仓扣扳机要慢慢加力不能一下子扣动的道理是一样的,避免明显的动作干扰对准的稳定。“有意击发,无意枪响”,“有意撒放,无意脱兜”,理念上是一致的。至于外观上看到明显的动作,多是兜离开后手指来不及收的自然缓冲。
其次,撒放器是机械,它两端的一致性远非人手可比,其开合动作对稳定的干扰也趋于零。但扣动时也是要避免突然用力的。
再次,你看到的撒放器大幅的开合动作,是扳动达阀值后卡榫被皮筋一下子拉开,在一定意义上可划归撒放后。
猎人龙 发表于 2025-2-5 1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保留意见,我也赞同!
我不是改变你的看法…
先谢过,我慢慢消化再说。http://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猎人龙 发表于 2025-2-5 12:32
你保留意见,我也赞同!
我不是改变你的看法…
:handshake 这就是我想说的怎么“看”后手,但我表达不出来:zhenbang: 虚实之间 发表于 2025-2-5 14:07
这就是我想说的怎么“看”后手,但我表达不出来
玩弹弓,并不是每天拿把弹弓,啪啦啪啪啦打准度…
首先,要在基本原理都熟悉了,再去调整身姿,然后实打!
上皮筋贴脸越深,侧头就越小,弓门小也侧头小,然后…然后…是正打,不是斜握就是斜打,斜打神仙也打不好!
还有,斜握推弓,都是开弓后正推,都有一套规律的…
玩弓就几个要领,知道规律了,再去打,容易操控。
猎人龙 发表于 2025-2-5 14:14
玩弹弓,并不是每天拿把弹弓,啪啦啪啪啦打准度…
首先,要在基本原理都熟悉了,再去调整身姿,然后 ...
谢谢收到,可以把开弓后的前后手看做是一把华子把瞄准基线和弹道线辅助重合,这样就容易理解了:haha: 猎人龙 发表于 2025-2-5 12:32
你保留意见,我也赞同!
我不是改变你的看法…
赞同{:4_132:} 回力★ 发表于 2025-2-5 11:34
看看撒放器,既双开,一下子打开,幅度也大;也不夹着皮兜慢慢滑出。
它是否造成弹弓木仓打不准?
机械和手法能一样吗?
所以,你永远打不出皮筋深度贴脸的玩法!
真心的希望你,玩好自己的合力线打法吧!
没理由再讨论了,我这点玩法,挤牙膏也挤不出来了。 我把后手看作一个点,不考虑食指拇指,就一个单纯的着力点。撤放时这个点被拉力拉出去。我觉得这样最简洁,最符合直线用力,意念和动作很容易溶合,而且不存在撇兜,只要不刻意干预,这个着力点天然就是正的。 本帖最后由 回力★ 于 2025-2-5 19:55 编辑
猎人龙 发表于 2025-2-5 16:49
机械和手法能一样吗?
所以,你永远打不出皮筋深度贴脸的玩法!
机械和手法是不一样。
自然撒放与板机撒放也不一样:
自然撒兜,钢珠是直线运动的,
扳机撒兜,皮兜钢珠是曲线运动的。
曲线运动是为了不抽脸,
抽脸的原因是上皮筋严重压弯,甚至上根皮筋压到了下根皮筋上。
严重压弯的原因是因为弓门中心点要对准目标。
弓门中心点对准目标的打法,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弓友不敢操作。因为十几二十米距离时,皮筋就压在眼角上。谁还敢玩?
我为何只般说?
因为我刚才试了,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你是在用一种歪操作,来应对瞄准方法上的缺点。
我为什么刚才会去试?
因为我多次听到你说皮筋压到中心线上,压到了另一根皮筋上。
我认为不可能,认为你在乱吹牛,才去试验的。
试验后,居然有这种可能,你没骗人。
我在 发表于 2025-2-5 12:44
这个我先来试着解释吧,不成老龙再来。
首先,撒放动作不能明显,与打木仓扣扳机要慢慢加力不能一下子扣 ...
自然撒放时就有滑出的感觉。
人为地慢慢松慢慢滑出,就没有必要,滑出速度若过慢,可能还有害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