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心态要不得
本帖最后由 丛林手术刀 于 2019-2-3 19:42 编辑秦重告别了花魁娘子走出了妓院继续卖油。
手熟耳,手熟耳……卖油郎变成了卖油翁,对手熟的认知更加坚定:唯手熟而耳!日久天长,手熟油流,一个“唯”字排斥了一切真理的探索。
直到几百年后的一天,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一个偶然的苹果。
于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一百年时间里就被西方超越。
同理,玩弹弓,只动手,不动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瞎打下去,只寄希望于“唯手熟耳”;如果想你进入“准、狠、快、巧”的高手境界,这种“唯手熟耳”的思想千万要不得!
手熟耳,唯手熟耳--杠一下:peng: 应该扩大经营规模,招一些地区代理,
销售品种上要增加,既然卖油,
就要多元化,大豆油,芝麻油,香油,润滑油……连锁经营,发展实业,包地,种黄豆芝麻,不要转基因,等那时,还缺美娇娘吗?
瓶颈期,不动脑,不尝试做岀改变,就算每天练一万发也是这样。 小看了你手中的刀,这个话题你也敢怼。
无可否认,手熟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不是问题,但包括我交好的一些弓友,往往会把手熟理解为唯一因素,那就有问题了,但我还真不敢怼,涉及面实在太广。 熟能生巧。不熟也不行,熟须生巧。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2-3 19:42
小看了你手中的刀,这个话题你也敢怼。
无可否认,手熟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不是问题,但包括我交好的一 ...
“手熟”可以肯定,“唯手熟”可杠,手熟无非工匠,唯手熟只能一辈子还是工匠,工程化应用只是第二梯队,概念化的研究还在西方……叹息伴着血泪,思维决定未来,不由得我不杠。 卖油翁说的虽不全面,但强调了一个道理多练是必须的,常人最缺少的就是它,所以对症下猛药,理性上有些偏门,说的却是大道理。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2-3 20:14
杠的好,可以杠出真像,双熊是估打吗?
玩弓的那几个“熊”我实在是拎不清,反正都是一个熊样。在界首那场比赛上,好像南昌小熊表演过打飞靶,我看那架式是横握大中拉,打高靶,动腰。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2-3 20:31
龙哥的活,多练是对的但是得先找窍门这句才关键点
“唯手熟耳”,一床锦被掩风流,那这个技术版块也就没味道了。
你看崩弓子大侠,技术贴他都没劲发了:lei: 本帖最后由 下了海 于 2019-2-3 22:56 编辑
“概念化的研究还在西方........”
国外的视频看了不少,但我的理论思想来源还是国内弓界,洋文不过关啊!不过虽然听不懂,国外的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弓形的创造性,多样性,平心而论,略胜老王一筹,老王牌弹弓强调适手性和持弓稳定性,这点固然是好,国外研究性质的弓重在强调动能发挥和减小系统误差,两者相衡,我个人觉得国外弓的研发起点略高于老王。但问题是,有哪个老外可能跟我交流沟通呢?从这个角度看,对国内弓友而言,老王的贡献大过国外的那些研究吧。
又比如把钢珠握在掌心的捏兜方式,国内真没有见过一例,以后吧,有空我发些截图让大家讨论讨论。
老王的弓和国外的一些小众异形弓都有一个共通的槽点:体积过大,便携性在我自己的理念中归属于实用性旗下,而实用性中除第一点是准度(系统误差小)外,第二点我就是强调便携性,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适手性,能一直随身带着,几乎成为你身体一部分的弓才是更好的弓。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2-3 20:55
双能是代着大墨镜,传统弓斜握打甩手,说自己是估打,但是他低头的角度是個定,不有代墨镜好看弹道?.还 ...
弓兄的思想跟我以前非常相似,但我现在却有些改变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的练习,我感觉估打有可能比我以前想象的要强悍一些,但估永远达不到瞄的高度,这个想法我一直没变,甚至我都敢说:假如狼獾和乌苏重来一次决战,事先不设定目标距离和高度,狼獾还得输!这并不是说我想褒贬哪一方,而是我认为这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根本就没有决一胜负的必要。 弹弓不是高科技,杂耍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熟能生巧。 玩耍而已,不想从中做出多大的成就。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2-3 21:47
孰能生巧,试问三年老孰手能有几人可以五米复点,
弹弓本身就不是精确系统,影响准度的变量太多。不必太执着。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2-3 21:55
弹弓,不是杂耍,是古代六艺之一,射艺
是弓箭不是弹弓。不是冷兵器时代,不是古代兵荒马乱。再说,朝廷不需要草民有太多的射艺。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2-3 22:01
变量在十米至十五米以后了,好了,祝全国弓友在玩弓中得到乐了,
变量无时不在,中不中随缘,玩的开心就好。新年快乐! ababab98 发表于 2019-2-3 21:53
弹弓本身就不是精确系统,影响准度的变量太多。不必太执着。
我的弹弓理念是见贤思齐,事事有因,别人能达到的高度必然有达到的道理。我的弹弓概念没有“散布”这个名词,只有轴向的打不到和径向的偏上下左右。皮筋的不确定性更能考验射手的操控能力。“唯手熟”使卖油翁倒了一辈子油却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一个苹果砸头却成就了牛顿。为什么?因为倒油动作的是手,砸头震荡的是脑。动手和动脑是有区别的。
弹弓,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也许你的快乐是仿造一座房子,而我的快乐是撬开建筑原型门上的那把锁。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2-3 21:09
弓兄的思想跟我以前非常相似,但我现在却有些改变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的练习,我感觉估打有可能比我以前想 ...
以前在其他谭中看到过国外弓,感觉是有创意,且大胆发挥,工艺也先进,谢谢你能综合客观的意见,俺的原叉有一定局限性,用没有文理方面缺陷的材料,俺可以发挥更多,但俺只喜欢天然的原叉,拼接弓,新材料弓,俺不太喜欢,尤其是不太合乎持握,使用的,只是看看,不能说人家那不合理,因为众口难调,,你觉得鞋小,可有人脚就不大啊,哈哈。 丛林手术刀 发表于 2019-2-3 22:30
我的弹弓理念是见贤思齐,事事有因,别人能达到的高度必然有达到的道理。我的弹弓概念没有“散布” ...
说实说,我对弹弓没有什么追求,只是玩。当然玩也不是一点不动脑筋,只是不想太纠结。
爱好不同,性格不同,玩法不同,追求不同。作为工科男,最喜欢做的是:化简,减少变量。大道至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