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5点5是最顺手的
我们这玩的人多,我厚着脸东要一副西要一副的试了个遍,5.5练习份量正好舒服!:taikaixin: ninggo 发表于 2019-4-22 16:24
快乐为主,适可而止,
我早过了疯狂的年纪啦
关键是我们是新萌啊,混在一群玩好多年的人群里,虽然人家理解你打不到的,你也不能太掉链子拖后腿对吧?一个矿泉水空瓶子扔河里,人家专门把瓶盖和瓶嘴打碎掉让他沉底,你干好多发都连瓶身都打不到,你说咋办?只有练。。 如果一全新弓友给我手把手教,绕过我走过的所有弯路,我觉得他半年,5万发可达到我同样的水平。 晖派建筑666 发表于 2019-4-22 16:30
一个是发数,另一个是时间,虽然打了五万发,都是时间太少了,你的思维还赶不上打的数量,打太多并不完全是 ...
就是一个边打边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又发现问题再纠正的过程,反反复复!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4-22 16:53
学习一下,dgdzy大神弓友最后确定的拉锯与配置是?
新萌好吧,大神太吓人了,幼儿园小朋友,我就标准2012。。0.55,我拉距是93,应该是绑长后19厘米不过比较奇葩的是可能斜估打的人对拉距不敏感,我新皮筋220开始打,断了就剪短点绑好继续打,可以最少绑长16厘米打,再短就彻底拉不开了,我的打法是先推前手对准目标同时开始拉皮筋精确锁定目标,后手皮筋拉好对准也结束了,没有停顿直接开火,所以后手是不定位的,长点多拉点,短点少拉点,我感觉准度没区别! 弓长远射 发表于 2019-4-22 18:31
我没特意练传统斜,也好久设用传统弓实弹,前些日子试试用传.统弓玩斜握,看中心线,打五到七八米地面上瓶 ...
说明你力量比较大的,他们好多圆皮改扁皮的再回去圆皮都说没法玩了,拉不动,手抖得不行。。{:4_129:} dgdzy 发表于 2019-4-22 14:02
讲真,手疼,脸疼,每天早上起来几根特定的手指要么不会弯曲,要么不会伸直了,要缓一会才会动!脸疼要怪 ...
药店买,扶他林,二盒,吃了就好。 宏扬hy 发表于 2019-4-22 19:37
”俺要的是360℃不分白天黑夜有效射程内无差别。”
可以做到的,我就是这么玩的。
别玩太多,技术需要时间 ...
我们这的老弹弓说咬牙坚持3个月强化练习,之后你得到的成绩能确认一件事,你是有天分的,以后通过长期训练能成为一流高手的!要么就是你没天分的,以后你就打酱油玩玩得了,没有天分的人练死都没用! cxqwa 发表于 2019-4-22 20:42
药店买,扶他林,二盒,吃了就好。
痛苦并快乐着,玩弹弓人的手啊,在特定位置都是老茧和裂纹,我仔细观察过都是一个样,哈哈哈! 崩弓子 发表于 2019-4-22 20:01
如果一全新弓友给我手把手教,绕过我走过的所有弯路,我觉得他半年,5万发可达到我同样的水平。 ...
弹弓实在是有魅力,本来我一diy手残党喜欢没事时撸木头搞点小雕刻做点小东西打发时间,就是撸了把木弓后一发不可收拾,变成练弓了。。。天天懒觉也不睡了6点起来,真是魔性啊 晖派建筑666 发表于 2019-4-22 16:30
一个是发数,另一个是时间,虽然打了五万发,都是时间太少了,你的思维还赶不上打的数量,打太多并不完全是 ...
确实!!!!! 欲速则不达,不要练伤手。 dgdzy 发表于 2019-4-22 1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这玩的人多,我厚着脸东要一副西要一副的试了个遍,5.5练习份量正好舒服! ...
我也是从6.5开始,一直降到5.5,当初,选6.5,纯粹是喜欢素色的颜色而已
佩服楼主的精神。
不过我觉得楼主踏入了一个误区:为什么非要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呢?何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到弓件上?比如你可以关注一下,目标点与弓头的偏移量。我觉得只看目标,可以列为一个长远的追求目标,但是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因为这很可能让你在与周边弓友比较时失去信心。
以我自己的经历看,以前我也一直追求太过高大上的目标,而其难度几度让我失去信心,几度近乎要放弃,还好最终一步步退回到基础的打法,结果发现自己并不比人家差,所以坚持了下来,何不等自己完成了基础建设,再去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呢?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4-24 02:03
佩服楼主的精神。
不过我觉得楼主踏入了一个误区:为什么非要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呢?何不分出一部分精 ...
楼主玩的估打,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后手与目标的关系。就是这么神奇,我朋友说我这是迷信。:hehe: 楼主这种练弓的务实态度感动了打着就为玩玩的一众,在此表示倾佩。打弓的打姿确实要慎重对待,尤其斜握,如何保持主眼在弹的正上方,动作又要自然放松,发力顺畅,有许多地方可以细究。随着弹数累积,往往还会出现否定之否定的反复过程,不过每次都是螺旋式上进,你一定是最终玩能玩出名堂的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