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弹弓(青衣软联式弹弓--终结版)
本帖最后由 湿地青衣 于 2019-5-13 00:32 编辑解释一下,为什么弓臂这么高?目的是验证钻孔法软联,假如钻孔法失败,这个杈不会浪费掉,锯掉一截仍可用。这是一个干杈,黄檀,虽不正,但并不影响实用。反反复复打了数百弹,精准度非常好。 再打几天,如果仍然好,说明这种软联是可以的,就锯掉弓臂上面一截,再精细制作。因为弹弓这么长携带不方便的。 大湿对于这种捻线的软链接开弓时皮筋径向扭转动怎么看?:D 这一绑法:回弹自然形成的"这种捻线的软链接开弓时皮筋径向扭转动”对准度无影响;绑皮筋时两边的状态是否一致对准度无影响。
故意人为的扭曲成“麻花状”,是不行的。
当然,在实际运用时,还是不要故意弄得两边状态不一,因为看着不舒服。打个比喻,同样的饭菜,和到一起也是吃,吃一口饭吃一点菜,也是吃。和到一起吃,不好看,猪食一样,至少南方人不习惯。
我用弹弓:经历了,传统--卡球--横绑--淮撑过顶----直到现在的这种软联,请相信我的脑壳没毛病的,这种软联最准,当然,也是最不好看。我玩弓,也与多数人一样,选择弓,经历了一个随大流到自已独立思考,从注重好看到注重好用的过程。 我玩弹弓,从1988年打到1991,从2000年打到现在。1991-2000在玩气枪。我对弓件的绑法与准度和稳定性的关系,有一点认识的。 如果是我,不会在软连点上方留一截那么长的无用弓臂,余光一看就障眼睛,不舒服。另外,缩短那长长的无用弓臂,软连绳也可相应缩短一些。
几多好呢!
如果是我,更好的是玩软连过顶。
其实,就精度而言,最好最好的玩法是皮筋两端都软连,这样就尽量阻断了皮筋对皮兜运行的干扰。
本帖最后由 dgdzy 于 2019-5-13 13:55 编辑
大湿,我说一句,天天说在人不在弓,还研究这些有何意义?规律,烂弓有烂弓的弹道规律,好弓有好弓的弹道规律,我觉得应该研究这些,如何去快速适应很重要!那怕皮筋长短厚薄不一样装在一起这有他的弹道规律!你别板砖拍我,我就随便说一句。。。当然我说的是理想主义的境界!实际很难!{:4_133:} dgdzy 发表于 2019-5-13 13:49
大湿,我说一句,天天说在人不在弓,还研究这些有何意义?规律,烂弓有烂弓的弹道规律,好弓有好弓的弹道规 ...
好的,我不拍。 回力★ 发表于 2019-5-13 11:06
如果是我,不会在软连点上方留一截那么长的无用弓臂,余光一看就障眼睛,不舒服。另外,缩短那长长的无用弓 ...
----自大师兄遁迹江湖后,我受刺激,我的后手技术没有一点点长进了,所以,绑皮兜处我不能软联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