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拉、中拉与短拉的特征
以往,“主流”技术大腕们,认为所谓大拉、中拉与短拉,是一个皮筋拉开的绝对量。本人认为,大拉、中拉与短拉是一种不同的击打方式,与皮筋拉开的长度不能划等号。昨天,有弓友以姚明与潘长江做比喻,本人赞同。再打一个比如,你是1.80米的大汉,你儿子2岁。你对儿子说:快跑!然而,你不能认为你儿子跑得比你走还要慢,就一巴掌下去打死他吧?
大拉、中拉与短拉的动作特征如下:短拉,大致是后手帖脸。
中拉,大致是在不改变头部及上身形态的情况下,皮筋能够帖脸。后手背帖不到脸。
大拉,是在中拉拉到极限后,手的前臂与后臂已经夹得紧紧,肩往后伸得最远了,无法再往后以进一步增大拉距了,于是前臂开始向侧后张开,前臂一张,拉距就能一下子增大了,此时,皮筋必然
往侧前方移,要帖脸,头与上身,必须往前移。本人在短拉与中拉时,头仅有稍歪,几乎是直的,只有做大拉时,上身肯定要前倾,而且头要侧歪。
所以,短拉,叫后手帖脸打法。
中拉,叫做皮筋帖脸打。中拉时,后手已拉到耳后方了,后手帖不到脸了,于是就用皮筋帖脸,以此来确认指向。
大拉时,由于人的手关节的结构,决定了后手前臂不能向正后方打开而只能向侧后方打开,于是,脸帖不到皮筋了,于是,上身及头部只能前倾才能让脸帖到皮筋。所以,大拉可以叫做大拉前倾帖脸打。
当然,这仅仅是从本人的身体结构特征来做描述。假如你的身体结构与形态与本人完全不同,另当别论。 本帖最后由 宏扬hy 于 2019-8-2 03:39 编辑
字多,占个沙发先。 本帖最后由 无向弓 于 2019-8-2 07:53 编辑
聊一下我的认识:
1.我打中拉,当控制弹道需要更大拉距时,我会在动态击发时尽量控制前手不动,而后手快速直线后拉至肘部达90度,且在此过程中任何时刻撒放都左右不偏,当然这是两个关节同时配合,单独靠肘关节的确做不到,这点与青衣观点一致!
2.当我决定打大拉时,会采用与中拉不同的姿势与捏兜手势,也基本是直线开弓,或者直接前后撑开。也就是说,不是非得经过"标准的中拉"再到大拉。
本帖最后由 天明看海涛 于 2019-8-2 08:45 编辑
{:4_120:}{:4_12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