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11-21 08:25:37

喵了个咪 发表于 2019-11-20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遥想当年,我在斜握的弓臂上用电胶布贴了条垂直地面的线,跟此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

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1.png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11-21 08:46:49

陈新耀 发表于 2019-11-20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在学习斜握,楼主多出些斜握技术贴,学习学习!

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47.png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19-11-21 13:08:07

本帖最后由 山水游弋 于 2019-11-21 13:15 编辑

海涛,我的毛病在斜握前手两个弓头不在一个水平面,打准了再重新拿弓就又持弓不正了,怎么解决?用的飞虎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11-21 18:34:35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19-11-21 1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海涛,我的毛病在斜握前手两个弓头不在一个水平面,打准了再重新拿弓就又持弓不正了,怎么解决?用的飞虎 ...

不在水平面?指的斜握角度每次有变化还是什么?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19-11-21 19:35:46

本帖最后由 山水游弋 于 2019-11-21 19:39 编辑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11-21 18:34
不在水平面?指的斜握角度每次有变化还是什么?
我说的不准确,应该是俩弓头不在一个垂直面上,一个前探一个拖后,2皮筋拉长也不一样了,打的时准时不准。野外怎么参考校正弓头在垂直面?或者是靠手感觉两股皮筋力道的均衡吗?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11-22 08:37:09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19-11-21 19: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说的不准确,应该是俩弓头不在一个垂直面上,一个前探一个拖后,2皮筋拉长也不一样了,打的时准时不准。 ...

建议一下,如果想矫正:
方法当然可以用皮筋拉力,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看横截面的侧面,一个推正的弓其侧面与未推正的弓侧面不同,你注意观察一下,利用这个方法矫正。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
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1.png

谦弓 发表于 2021-3-4 20:31:20

俺很想看“B类”:taikaixin:

谦弓 发表于 2021-3-5 16:13:46

楼主大师,俺还想求教一事{:4_120:}
大拉(或超大拉),后手是用食指的什么部位捏兜?(反捏,第二节?二三节之间关节?第三节?)
不甚感激:taikaixin:{:4_120:}{:4_120:}

谦弓 发表于 2021-3-6 13:04:22

海涛大师就这样对待俺们新弓友?:kuanghan: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21-3-6 17:32:17

本帖最后由 天明看海涛 于 2021-3-6 17:56 编辑

谦弓 发表于 2021-3-5 16: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大师,俺还想求教一事
大拉(或超大拉),后手是用食指的什么部位捏兜?(反捏,第二节?二三节之 ...

      抱歉抱歉,近期没有注意您的发言,回复晚了,抱歉。不敢称大师,我本就是一个菜鸟,尽力说一下我曾经练习的历程经验,针对您的问题看是否能对您有帮助。
      大拉后手捏兜先从手势上说起,才好说食指关节问题,基本有两种,正手与反手(曾尝试过的海捏大拉,这里先避开不谈),这两种我都曾打过很长时间,先是正手大拉,最后过渡到反手大拉。
         正手大拉,基本是食指一二节(论坛有人用中指替代食指,我用中指走过火,就没敢再用)。
         1、正手食指二节,优点捏兜力量大,缺点是拉锯稍有限制,随着拉锯增长,二节的灵活性降低。我一开始的中大拉都是如此,原因是手指力量不够,而我用的又是相对较重的弓。随着时间推移,拉锯的增长,我逐渐用食指一节可以拉较重的弓了,随改用食指一节。
         2、正手食指一节,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是较多人使用的一种,优点是灵活稳定,诸多成名大师最后固定于此,拉锯已经足够用,但缺点是拉锯再增长,尤其拉力再增加时,就会不是很方便了。
         反手捏兜大拉,这种是我后来一直再用的。
         反手放开了人体限制,可以拉到人体极限位置,力量可以加到最大,爆发力可以做到最优,这个时候,你原先多次练习也达不到的极限速度、需要技巧才可以击穿某些物体的技能在反手大拉下都能很简单实现突破。反手后,食指的1、2、3节皆可使用。
       1、反手食指一节,常用,适合轻一些的弓。2、反手食指2节,常用,兼具力量与灵活性。我目前的用法。3、反手食指3节,力量型使用。4、三节之上的部位,在测试极限速度时使用。
       反手不如正手出手快(可能是我个人问题),正手不如反手关节顺畅,力量强,而反手不如正手感知力强。至于食指部位,就不再太关注了。也练过海涅,出手最快。而随着时间推移,追求快狠的心思逐渐被稳所替代,这又是后话了。
      
         以上是个人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没有对错,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希望能帮到您。https://www.aiguila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9.png
         

寒江冷月 发表于 2021-3-6 20:09:52

{:4_132:}{:4_132:}{:4_132:}

谦弓 发表于 2021-3-6 22:10:26

感谢海涛大师{:4_120:}{:4_120:}:taikaixin: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21-3-9 14:07:02

海涛是热心诚恳的技术派高手,不是大师,因为他没有“大师范”{:4_130:}

谦弓 发表于 2021-3-9 15:23:12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21-3-9 14:07
海涛是热心诚恳的技术派高手,不是大师,因为他没有“大师范”

您也没大师范。赤脚医生{:4_126:}游医{:4_147:}

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21-3-9 15:27:22

本帖最后由 山水游弋 于 2021-3-9 15:36 编辑

谦弓 发表于 2021-3-9 15:23
您也没大师范。赤脚医生游医
{:4_140:}阿嚏,哪个大师在说我,啊呸,给他攮一针{:4_147:}

淡中趣真 发表于 2021-5-22 23:19:52

感谢发这样的技术贴,就是没学过瞄打,一直玩估打的我完全看不懂:L

谦弓 发表于 2024-1-16 21:45:13

顶出来当宵夜{:4_134:}

谦弓 发表于 2024-1-26 16:53:47

时间:正月十五以前。
地点:本坛技术版块。
事件:假如天明大师不在元宵节前、把“B类”补上,俺就要来分一半的著作权了。:huaji:

小号 发表于 2024-1-26 23:20:28

谦弓 发表于 2024-1-26 16:53
时间:正月十五以前。
地点:本坛技术版块。
事件:假如天明大师不在元宵节前、把“B类”补上,俺就要来分 ...

斜握中心线、斜握角平分线,都是通俗易懂的叫法,但真正做好视线和弹道线在同一垂面内,就不要用视界余光“看”见的“中”去等分两皮筋,这是主眼和两皮筋距离差决定的。

谦弓朋友既然要写成“著作”,要注意这个细节,因为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也许是大家感觉这问题太小了不值一提吧,但既然要写成著作,就不妨严谨些。

主帖的第二图才是弓手的第一视觉图,其它的是示意图——我认为。

期待谦弓朋友的大作:zhenbang:

谦弓 发表于 2024-1-27 09:24:38

小号 发表于 2024-1-26 23:20
斜握中心线、斜握角平分线,都是通俗易懂的叫法,但真正做好视线和弹道线在同一垂面内,就不要用视界余光 ...

哇塞!俺怎么没发现小号兄是个心思如此慎密的人呢?:taikaixin:
感谢您的提醒。{:4_120:}
从这思路上,可能会让您大失所望。俺还不具备将某一瞄准方法探寻出所有的经验、技巧的能力。
只是看到天明大师这篇帖子,跟小可的认知比较契合,可惜他只主谈这后手泪滴线的“A类”,一句话就将非泪滴线的归为“B类”且不谈了!{:4_125:}
您号兄也知道,这斜握泪滴线瞄准方法,左右还可以找些参照物让它不偏,但上下却离参照物较远,玩着玩着都想压低弹道线,后手就上移、外移了。渐渐地,玩斜握的都变成了天明大师的“B类”瞄准了。
所以,小可就斗胆顺着他的思路,来吹吹“B类”:taikaixin: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老弓版主一张图补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