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屁弓又来祸害论坛了
此人外号(400+400)哥,近来又瞎BB,祸害论坛了。 远看一条狗,近看狗秃头。
说话吊胃口,
傻瓜跟他聊。 远看像条龙,
近看是条虫。
只因戴个帽,
凡夫认不清。 {:4_130:}{:4_130:}{:4_130:}{:4_130:}{:4_130:} 还真是鬼怕恶人,弹皮弓也就是欺负青衣在行,回力的楼里他就不敢过来搅闹。 小号 发表于 2021-10-30 22:15
还真是鬼怕恶人,弹皮弓也就是欺负青衣在行,回力的楼里他就不敢过来搅闹。 ...
是的是滴:kuanghan: 回力★ 发表于 2021-10-30 11:10
远看一条狗,
近看狗秃头。
说话吊胃口,
最后一句不押韵。建议修改。比如:
不知自己丑。
没人跟它走。
屋里称高手。
见啥咬一口。
。。。。。。{:4_134:} 谦弓 发表于 2021-10-31 14:48
最后一句不押韵。建议修改。比如:
不知自己丑。
没人跟它走。
我只是六十年代扫盲时读了几天夜学,小学门都没入过。不懂拼音,不会说普通话,只会方言。
回力★ 发表于 2021-10-31 16:01
我只是六十年代扫盲时读了几天夜学,小学门都没入过。不懂拼音,不会说普通话,只会方言。
...
丑(cou)、走(zou)、手(sou)、口(kou),很押韵的:zhenbang: 湿地青衣 发表于 2021-10-31 17:12
丑(cou)、走(zou)、手(sou)、口(kou),很押韵的
听人说,是先有的诗歌、民谣、顺口溜,后有的汉语拼音。好像有人说过,现代的汉语拼音是晚清民初时一个讲闽南语或粤语的福建人发明的。
许多字,古韵母与现代韵母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说古代诗歌没韵味。
回力★ 发表于 2021-10-31 1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人说,是先有的诗歌、民谣、顺口溜,后有的汉语拼音。好像有人说过,现代的汉语拼音是晚清民初时一个讲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石径斜”,斜,现代汉语拼音为xie,全诗用现代读法就比较拗口。正确的发音曾经争议过,后来出于尊重传统文化的考虑,“斜”字在此诗中发音”xia“,读起来就比较顺口了。
小号 发表于 2021-10-31 18:4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与家,我们这里的方言,两字同韵。 唐宋诗词不押韵,请用广州话读,如: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我在 发表于 2021-10-31 22:45
唐宋诗词不押韵,请用广州话读,如: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我不懂广州话。
汉字在古代,是不是统一了读音?
同一个汉字,在古代,全国各地老师教的是不是统一的读音?
如果老师教的读音不统一,那古诗的音韵岂不是方言音韵?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写得牛不牛?
回力★ 发表于 2021-11-1 07:06
我不懂广州话。
汉字在古代,是不是统一了读音?
大神不妨在网上查查中原汉语发展史。我以前很关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其中那个叫什么教授讲的中国语言发展史,我是每集必看。
广东可谓是中原语言博物馆,这里有粤语、客家话、俚语等,其中粤语和客家话是外来的,是逃难的中原人带来的。
按教授所说,中原地区在唐宋时期的语言近似粤语。在宋未北方胡人骚扰、入侵时,很多中原人逃难到闽粤。由于他们在文化上的强势,所以他们的语言受本土语言影响很小,得以世代相传。而中原地区,由于胡人统治。政治上的强势,使得大多平民百姓都会听会说胡语,长久,中原汉语便严重胡化,变化很快,到了明朝便近似于客家话。明末中原战乱,又有不少人逃难到闽粤,带来了客家话,保存下来了,而中原汉语继续胡化,历经清朝,逐渐发展成了北京方言。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初,选哪种语言作为国语,是粤语还是北京语,参议院里各有一半支持,支持粤语的认为它更贴近古汉语。。。最后孙一中一山拍板,选择北京语作为国语。 湿地青衣 发表于 2021-10-31 17:12
丑(cou)、走(zou)、手(sou)、口(kou),很押韵的
按这个押韵法,诗经、唐诗宋词元曲都无脸见人! 我在 发表于 2021-11-1 09:30
大神不妨在网上查查中原汉语发展史。我以前很关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其中那个叫什么教授讲的中国语 ...
我认为,在古代,文字没有统一过读音。同一字,各地老师教的音可能有不同。
说白了,古诗词应是方言韵。 回力★ 发表于 2021-11-1 12:34
我认为,在古代,文字没有统一过读音。同一字,各地老师教的音可能有不同。
说白了,古诗词应是方言韵。 ...
对啊,古时没有“国语”一说,只有官方语言。传统文化认为中原地区的方言是主流,那才配称为“汉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