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精确瞄准线并不在弓门正中心
本帖最后由 茂园村人 于 2018-12-12 14:31 编辑发了一贴“任何以弓门正中心为基础的瞄准方法都不能精确打中目标 ”https://www.aiguilai.com/forum.p ... 883&page=1#pid71770
发现大部份回复我的网友大部份都没有领会到我想传达的关键思想,以为我在说弹弓就是的不准的,在此澄清一下。
我要表达意思的重点,并非弹弓不比枪准,我认为弹弓肯定比手枪准,此其一;
其二:弹弓瞄准特点与枪不同,枪的子弹是在一条直的枪管里加速,顺着枪管就能找到稳定的弹着点;
而弹弓是由人的骨架支撑起的一个动态的抛射系统,钢珠脱手到加速完成,整个骨骼必然在动,由于弹弓加速时间长这些手上的变化会影响钢珠最终的走向,因此,如果以钢珠开始加速之前静态的弓门中心为瞄准基点,是必然不正确的,除非你打的是个大西瓜,可以忽略这些偏离;
其三:这些偏离,是可控的,稳定的,因此回到第一点:弹弓可以至少比手枪准。
放大偏离来考察,如图所示:
A 线是钢珠加速前的线
C 线是钢珠加速结速后的线
B 线是正确的瞄准线!一切以A线为瞄准的所谓理论,都是错误的,不精确的。
由于钢珠最初的加速影响主要的弹道指向,加速后期皮豆对钢珠的影响很小了,因此,正确瞄线B是非常接近A的,只须轻微调整就对了。
前手越稳,拉距越短,配置越轻,皮筋越薄(顶卡),B线越接近A线,接近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前手越甩,拉距越长,配置越大,皮筋越厚(顶卡),B线越偏离A线;因此要稳定,手法要稳定,不要换来换去,配置要稳定,不要换来换去,对手上的弹弓,应当非常熟悉偏离角多少,下皮筋应当切哪个点作为参考,浪射前,先较射,这样才能打准。
以上,希望不会再有人误会我表达的意思了。
核心:“要稳定,手法要稳定,不要换来换去,配置要稳定,不要换来换去,对手上的弹弓,应当非常熟悉偏离角多少,下皮筋应当切哪个点作为参考,浪射前,先较射,这样才能打准。” 我以为在松兜后,钢珠被加速的阶段,皮兜保裹钢珠有一起和有下沉的情况,致使钢珠在出弓门时偏向于上弓臂 补充:任何横瞄打法的本质,都是小夹角,绝对的横瞄是必然错误的,不信大家仔细观察顶级的弹弓比较的选手打20米,25米时,找一个墙线比较一下,他们的弓头是不是绝对垂直?肯定不是,会有轻微的倾角,为什么,他们进行了微调,击发后“向外拨”的调整角度更大,击发后力图静止的,或“向前推”的,调整倾角更小。 因此,问题来了,合力线所讲的,弹道在两皮筋共同构成的中心点是不是精确?当然是错误的。
如果回力不相信,自己试一下用绝对弓门中心打5米的一根线,立刻再打100米的水面目标,左右有没有偏。 茂园村人 发表于 2018-12-12 15:02
因此,问题来了,合力线所讲的,弹道在两皮筋共同构成的中心点是不是精确?当然是错误的。
如果回力不相信 ...
我承认错误,我罪该万死!
我应该与同一观点的龙哥一样,自动离坛! 不懂,路过帮顶。
茂园村人 发表于 2018-12-12 15:02
因此,问题来了,合力线所讲的,弹道在两皮筋共同构成的中心点是不是精确?当然是错误的。
如果回力不相信 ...
一百米远的水面上,近三十米的垂直高度,首发打中过十公分大小的漂浮物;第二发打中过乒乓球大小的白色泡沬塑料!
四五十米远,四公分左右粗的竖杆杆,二三十米远的高压线,可能想中就中! 理论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理论是理想状态。现实有很多的客观因素。我们无不受这些客观因素左右。
回力★ 发表于 2018-12-12 15:34
一百米远的水面上,近三十米的垂直高度,首发打中过十公分大小的漂浮物;第二发打中过乒乓球大小的白色泡 ...
打中过,这三个字我不太认可。
二三十米高的高压线,想中就中,我不相信。 回力★ 发表于 2018-12-12 15:23
我承认错误,我罪该万死!
我应该与同一观点的龙哥一样,自动离坛!
在此修正一下观点吧,由于本人横瞄(小夹角)的打法,击发动作由于关节原因,是轻微“向外拨”的,因此弹道的修正是左右修正,而你是斜握打法,击发动作手腕拨动方向与弓门中心重合的话,那是刚好左右不用修正的。
但弹道一定不是静态瞄准时看到的弓门中心出去,这观点是没有错的。
茂园村人 发表于 2018-12-12 15:37
打中过,这三个字我不太认可。
二三十米高的高压线,想中就中,我不相信。 ...
不相信?
我就换个方法——意打!!! 横瞄的优点是有瞄准参考,实瞄,理性
缺点刚好就是本贴所说的偏离调整,既要横握实瞄,又要重配,其实有很多方法避免偏离角过大,如何稳定以及减少偏离角?这可是本人核心经验,以后另贴分享。 什么什么捕蝉,岂知麻雀在后啊!
唉,这世道,,, 回力★ 发表于 2018-12-12 15:54
什么什么捕蝉,岂知麻雀在后啊!
唉,这世道,,,
玄而又玄啊,在下没听懂。 你们确定是在讨论弹弓?{:4_125:} g顶,俺学习。:zhenbang: 本帖最后由 下了海 于 2018-12-14 00:24 编辑
浮出水面吧~嘛咪嘛咪吽~
楼主上次的贴子,我确实误解了,通常提及“弹弓不是枪”,接下来一般就从瞄不准顺到估更准,实际上就是放弃治疗的意思。而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论述中,瞄不准是事实,但如何推导出估更准,却缺乏一个严谨的论证过程,就好比虽然证实了邻家阿姐满脸麻子不漂亮,但并不能由此推导出隔壁老王就是英俊小生。其实我本人并不反对估,而是无法容忍这种无理的神逻辑,所以一见到“弹弓不是枪”,就毫不犹豫在您的沙发上杠了一贴,杠得不精,望见谅。
再看本楼,明白了楼主的态度,承认有病,但不放弃治疗,并提供了一些治疗手段,让我受益匪浅,谢了。
但是楼主的逻辑也还存在一个小小的瑕疵:
假设
瞄A+手不稳=B(正确弹道线)
那么
瞄B+手不稳=???(是否还在正确的弹道线)
再者,手不稳到底是多不稳呢
瞄A+手很不稳=???(还是B吗)
所以我认为,只要手不稳这个因素存在,瞄不准就必定存在,所有的理论都无法绝对精确地转化为现实,无非就是通过两方面手段去治疗,一方面减小手不稳(只能减小无法消除)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纠偏。
楼主的纠偏思路是如何利用B线去瞄,我呢,更倾向于如何让B接近A,因为A毕竟是一个实瞄点,所以我更愿意选择调整背手角度、曲肘角度、少甩多推、重后轻前等手段治疗,至于哪种疗效更佳,那就不好说了,也许我会尝试一下楼主的方法,不过说真的,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去击打100米外的目标。
文中所指“手不稳”只是一个简单的指代,其他如弓件误差之类就。。。。。
下了海 发表于 2018-12-13 23:40
浮出水面吧~嘛咪嘛咪吽~
楼主上次的贴子,我确实误解了,通常提及“弹弓不是枪”,接下来一般就从瞄 ...
找到自己舒服的打法,然后找找B在哪里,然后不断熟习就是了,别过度追求什么,记得弓自在发过一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昨天他的直播,应该讲的是当年他在威力与准度不能兼顾的矛盾,他放下了这个追求,只享受弹弓,想玩威力的时候就轰砖,想玩准度的时候就低速,不再纠结。下海大师何不暂时将无限的准度追求放一放,只须知道这个偏离存在,去验证去思考,就不枉本菜分享了这个认识了吧。 茂园村人 发表于 2018-12-14 12:43
找到自己舒服的打法,然后找找B在哪里,然后不断熟习就是了,别过度追求什么,记得弓自在发过一贴“一念 ...
楼主所言极是。
我玩弓的状态,不算自在,但能算得上开心。
长期纠结于理论上的正确性,拘泥于动作上的科学性,我承认自已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强迫症,就算是一把自己不打算用的木杈,我都会在有空的时候一丝不苟地把它打磨到1500目。。。。。。好在近日我终于见证了一个弓友,在完全脱离了五点共面的情形下,也可以打得非常好,这让我意识到,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弓和枪都一样,永远达到不理论上的精度,但只要能达到你的目的,就足够了,所以在实践上,我正在寻求一种更“自在”的玩法,但在理论上,我肯定无法治好我的“理论洁癖”----因为理论是死的。
此贴已收录,一方面是感谢楼主在心灵上给我的开导,另一方面是留一个由头,也许在将来合适的时机,再好好谈一谈“弹弓不是枪”和“弹道A/B”这个话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