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游弋 发表于 2019-7-23 11:29:11

带上护目镜,视频记录分析

dgdzy 发表于 2019-7-23 11:29:18

宏扬hy 发表于 2019-7-23 11:16
不是说小弓门容易发生吗,会不会是弹丸在射出去的时候偏离了方向,打在了皮筋上面而反弹回来,会不会是这个 ...

所以啊主动甩手击发能解决好多问题!说前后手全动态主动甩手击发的方式是弹弓的最高等级技术,不是胡说八道的,确实是最难掌握的高端打法!当然了退而求其次也能打准,可是我们的追求,诗和远方呢?

dgdzy 发表于 2019-7-23 11:31:42

说句不好听的,你们都是退而求其次,用低端见效快的打法,才会有这些弊端!

宏扬hy 发表于 2019-7-23 11:31:50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1:26
我是做兜弹试验的最佳人选。

我皮筋高度可以在胸下,可低至腰间,且可向外远离身体,十米上放个红牛,是 ...

别,往下偏一点正好下小鸟,正中就麻烦了,别说没有提醒哦。

宏扬hy 发表于 2019-7-23 11:33:53

dgdzy 发表于 2019-7-23 11:31
说句不好听的,你们都是退而求其次,用低端见效快的打法,才会有这些弊端! ...

有点800的语气哦!

天明看海涛 发表于 2019-7-23 11:34:01

一定要小心,兜弹返回的路线是不一样的。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1:50:24

宏扬hy 发表于 2019-7-23 11:31
别,往下偏一点正好下小鸟,正中就麻烦了,别说没有提醒哦。

谢谢提醒!
我用旧外衣,遮肚,衣袖围腰后结,保证小鸟安全。

dgdzy 发表于 2019-7-23 12:05:41

宏扬hy 发表于 2019-7-23 11:33
有点800的语气哦!

文人相轻,讲真,我们新弓友们看你们整天反复起底没完没了的整这些烂事,看的都要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少年的事了还耿耿于怀,就这种胸怀也不会有大成,成大器!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5:56:47

回力兄是主动甩手击发吗?如果是,就不要研究兜弹了,兜弹跟你没有关系。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6:26:16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5:56
回力兄是主动甩手击发吗?如果是,就不要研究兜弹了,兜弹跟你没有关系。 ...

我是没有经历过兜弹。我想来想去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兜弹,那就是皮筋的“关门效应”。
“关门效应”就是击发时由于为了稳定而不甩手,造成皮筋在弓门前堆挤,仿佛关门一样,挡住了弹丸的出路,把弹丸弹了回来。
如果你主动甩手击发,或者自然甩手得自然,那么皮筋皮兜都是从弓门上方出去的,不会造成“关门效应”。也就不会有兜弹了。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7:15:02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6:26
我是没有经历过兜弹。我想来想去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兜弹,那就是皮筋的“关门效应”。
“关门效应”就是击 ...

一样筋兜一样弓,
观点不与丝竹同。

我不甩手,也不兜弹。

而我的观点,正是认为兜弹与甩手有关。
就是说没有甩手,
就没有兜弹!
当然,正确、适时、适度的甩手,不仅不会兜弹,且能使弓头避开皮筋及皮兜的冲撞。



关门效应可引起偏弹,我认为不太可能把弹挡回。

另外,关门效应大多发生在两股圆皮上,
         两股扁皮很难有关门效应的。

难道“兜弹”都发生在两股圆皮上不成?
又恰好碰上了不甩手的弓友?
丝竹先生,你说呢?

有兜弹过的弓友,你们没甩手吗?

我认定:你们都甩手了!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7:17:01

主观分析是臆想,
实验我还得做。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7:22:23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7:15
一样筋兜一样弓,
观点不与丝竹同。



回力兄这么说我也就糊涂了。我也是猜测而已。
那么,请回力兄说说为什么甩手会兜弹呢?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7:24:57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7:17
主观分析是臆想,
实验我还得做。

好的,等待回力兄的结果。

回力★ 发表于 2019-7-23 18:20:37

丝竹东山 发表于 2019-7-23 17:22
回力兄这么说我也就糊涂了。我也是猜测而已。
那么,请回力兄说说为什么甩手会兜弹呢? ...

这个,就是核心机密了,不能公开的。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7-24 00:02:31

本帖最后由 下了海 于 2019-7-24 00:16 编辑

这个议题有意思,但我自己挺怕去作试验的,回力兄有志于此,佩服!

提供一些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作参考:
一、兜弹我认为不太可能和甩手有关,相反,甩手有利于避免兜弹。
二、关门也不太可能是兜弹的主因,我认为关门的能力太弱,无法用两条不封闭的皮筋”门“的阻碍和扰动把高速前进的弹丸往回驱赶。而关门很可能是重要的辅助因素。
三、兜弹必须存在的一个环节是皮兜越过弹丸,位置翻转,进而挡住弹丸的去路。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心里会排除甩手的原因。我认为甩手动作有方向一致性,会影响皮兜与弹丸位置的互换----也就是说,皮兜由于某些因素影响,有可能会跑到弹丸前边,但甩手会导致皮兜不容易跑到弹丸的正前方挡住其去路。
四、在我心里,兜弹的模型是这样的:在击发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干扰导致弹丸前进速度偏慢,反而让皮兜越过了弹丸跑到前头,在皮筋二次回弹时把弹丸往回带。造成弹丸行进速度慢于皮包兜的因素有多种:关门、皮筋粘连没有分开、弹丸没有放置在皮兜正中心(主要是上下方向)、皮兜粘住弹丸加上风阻导致翻转、上弹不紧皮兜与弹丸之间存在空隙----击发皮兜无法把能量合理传递给弹丸,加速不及时,既会使皮兜越过弹丸,又对弹丸方向增加了很大的扰动----我认为这个因素的作用远大于关门。

另,我自己兜弹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小时候用猴皮筋做的弹弓,当拧兜180度时,非常容易导致兜弹,但是现在看泰国人玩弓,经常是拧兜180度的,所以我分析,应该是几种因素的叠加:拧兜180度、拉弓不满、猴皮筋可能容易发粘。
还有一种经验是玩海无时,因为改变了捏兜手法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上弹时忘了翻转皮筋,实际上造成的结果也是相当于拧兜180度,发生过几次兜弹。我也正是由此把小时候的兜弹联系起来的,认为拧兜180度是个高危动作,楼主如果有心探底,甚至可尝试拧兜360度,切记安全第一,必须要戴上护目镜,当我拧兜180度,每次发生的兜弹都是从腋下飞过,没有造成人身伤害,但我担心,当拧兜360度时,对弹丸行进轨迹的影响可能会更大,难以预估。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7-24 00:20:58

dgdzy 发表于 2019-7-23 11:31
说句不好听的,你们都是退而求其次,用低端见效快的打法,才会有这些弊端! ...

低端的问题都还没搞清楚,怎么向高端进发?
不过还是欣赏你的诗和远方,即使倒下,也要向着未名湖的方向。

回力★ 发表于 2019-7-24 00:52:29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7-24 00:02
这个议题有意思,但我自己挺怕去作试验的,回力兄有志于此,佩服!

提供一些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作参 ...

下了海老师好!

如果是拧兜造成了“兜弹”,弓手是容易意识到的。

自然姿势下,拧兜几乎都在90度以内。硬件正常时,90度内的拧兜是不会造成兜弹的。

人为故意拧兜,大于90度,如果出现兜弹,弓手立马就会意识到是故意拧兜造成的。
而现在,没有哪位弓友说是拧兜造成了兜弹。
所以,“拧兜”说法行不通。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7-24 01:56:47

本帖最后由 下了海 于 2019-7-24 02:10 编辑

回力★ 发表于 2019-7-24 00:52
下了海老师好!

如果是拧兜造成了“兜弹”,弓手是容易意识到的。

误解。

  我并不是说日常发生的兜弹是拧兜造成的,而是说拧兜更容易造就兜弹。我相信你在测试的过程中,将会很难获得兜弹的实例,而拧兜可能会是获得实例的捷径。
  在竞技坛时,老兄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拧兜的目的是什么(某些人,比如泰国弓手)”,我记得当时没人给出象样的解释,而老兄你的见解是“利用皮筋交叉的张力,在击发过程中使皮筋产生往外甩的离心力,避免关门(原话忘了)”,这个观点让我惊为天人,我至今非常认同,但为什么今天我又会抛出拧兜会造成兜弹的言论呢,按你如前解释,应该是拧兜更不会产生兜弹才对呀,我认为加上一个“皮筋不拉满/或者上弹没上紧”的前提,拧兜的张力不够,离心不及时,就会造成相反的不利。

回力★ 发表于 2019-7-24 07:26:20

下了海 发表于 2019-7-24 01:56
误解。

  我并不是说日常发生的兜弹是拧兜造成的,而是说拧兜更容易造就兜弹。我相信你在测试的过程中 ...

你的观点是对的。
但解决不了弓友的兜弹问题。

我这次实验的目的,是解决弓友的兜弹问题。
按照x先生提供的条件,我分甩手与不甩手两种击发方式来测试。
如果不甩手,出现各种偏弹无法击中目标,或者有兜弹发生,则说明小弓门长皮筋软发兜不拉满必须甩手。如果不偏弹等,则甩手不是必须有的。
甩手测试:   如果我甩手,弹道正常,能正常击中目标,说明可以有甩手。
再用各种极端的不适时宜的甩手,测试是否弹乱偏,是否有兜弹而回的可能,如果有……

那最终结论:   证明发生兜弹的弓友,不会真正玩甩手!
硬件稍变化,他们甩手就玩不灵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叫“兜弹”? 我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