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下了海 于 2019-2-15 12:12 编辑
无聊长文,嘻哈文化者请绕道,长文过敏者请绕道。
意打是否成存在,这个先不争,我先单说这一点:“把目标看大是否有可能”,因为把目标看大,曾经是青衣意打中非常着重描述的一点,但他现在不提了,因为这个。。。非常反科学,很唯心,一提这个必成过街老鼠,时常被嘲讽为纪昌学射。但我想问,亲爱的读者们(或可恨的),你怎么就知道这不能成立了,怎么就反科学了,怎么就唯心了?科学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某个结论,更不是先入为主的经验,科学强调的是可重复可验证,就比如量子学说曾经是“反科学”的,但现在科学接纳了它。另一个例子,我老婆曾经得过亚甲炎,我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知道了亚甲炎分好多种类,但最后一种,百科注明:“发病机制未知”!未知就是未知,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它的存在,这才是科学应有的态度!但很多的读者会陷入一种对先验知识的盲从,我称之为“科学的迷信”,科学的态度固然是好,但科学的已知范围并不能涵盖一切,更何况,哪一个科学家会来关心一个小小的弹弓呢?你又看过哪一个科学家写的弹弓论文?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没有已知的知识与之相对应,而是没有重量级大啡来说到这一茬。
言归正传,把目标看大,有可能吗?我给你两种方法:
方法一:打固定靶,不要选树叶等会被毁损的目标物,最好是不会因击中而移动变形的目标,更好是跟背景色有明显色差或明暗反差。站定一个位置后,紧盯目标不再移开视线(包括上弹动作),持续射击,这个射击动作没什么要求,按你平时习惯打就好,就当是常规练习吧,关键有两个,一是视线不要离开目标,二是站在原位置不动。击打十分钟后,问题就来了,请试着往前走两步,你会惊奇地发现,随便走一两步就会使目标一下子变得非常近,好象是你两步就能走出四五米的感觉,这是为何?当然,你往后退也会是一样的,感觉目标一下子突然变得非常远,远远不是你退两步能达到的程度。
方法二:打固定靶,条件同上,打十分钟,最后一发,在击发前你努力记住眼睛所见场景,请你尽量细致地确认和记忆多遍,然后,请闭上眼,闭眼之后在脑中回忆闭眼前一瞬间的视觉画面,要知道,人眼有一个视觉暂留,闭眼前的情景可以真实重现(电影就是按此原理实现的,当然时间很短,0.1-0.4秒),请你在脑中“注视”着这个画面,是为了保证它不变形失真,但当你睁开眼,问题又来了,你会发现刚才记在脑中的画面与现在严重不符,我所说的这种不符,是感觉一下子变远了,或变近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进,每走一步都不会感到突兀,而例一中,一步突然变成了好几步,为何?说明我们对距离变化敏感了,又或者是你在移步之前,深入你眼中的画面变得不那么正常了,你的走动产生了场景变化,迫使一切情景回归到你所贯用的解释体系,以致于和记忆发生冲突,换句话说,在你移步前,你眼中的目标(或整个场景)变大或变小了。例二更简单,你可以清楚地对比出记忆中的场景比现实中的更大或更小,遗憾的是,在我的体验中,睁眼前的记忆更小,睁眼后的现实更大,也就是说,我盯了半天,结果是把目标看小了。但重要的是,既然可以把目标看小,那么把目标看大为什么就不能成立???小提示,例二效果可能对你不明显,那么请你在闭眼后回忆场的同时,用手揉揉眼皮,眼珠在眼皮底下转动几圈,或视肌放松--紧张做几个来回,也可以闭眼的情况下想象极目远眺和看着鼻尖切换几次。
我相信以上方法不会是我个人专利,肯定是绝大多数弓友都能体验到的,你若无法体验到,我只能说,你打的时候看目标不够专注,或者是时间不够长,十分钟不够,那就二十分钟吧。
那么对于有相同以上体验的人来说,这有什么用呢?我明确地说,在弓技上,这没什么卵用,相反,我会在心里斥责您就是那一群猪一样的读者中的一员,缺乏探索精神的一员,妄下结论的一员,赶走崩弓子的一员。所以您最明智的做法,还是保持沉默,别让人知道您看过此贴,别让我知道您是谁。
|
|
|
|
|
共 24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9-2-19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