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31 15768

又说传统弓

回力★ 于 2022-4-27 17:46 发表 [复制链接]
大眼,是为了让皮筋通过它顺利前窜。
听说这是传统弓的特色,最科学之处。

那为何握弓时,用大拇堵住大眼半边呢?
还有,听说玩传统的人喜欢甩手,
传统弓很适宜甩手。
那甩手时皮筋还会通过大眼前窜吗?
要是甩手时不前窜,或前窜不多,
那这大眼有何用?
Screenshot_20220427_171912.jpg
Screenshot_20220427_171738.jpg
Screenshot_20220427_172328.jpg
Screenshot_20220427_171059.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共 3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2-5-2 13:00

库页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18:11:10 - 海南海口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研究的太高深了,我都是拿着就打,怎么舒服就怎么拿
举报 使用道具
山东渔郎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18:27:56 - 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持弓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为了克服手大弓小的错误方式,反被某些人大肆宣扬,可笑至极。
举报 使用道具
KAYIWA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2-4-27 18:35:29 - 河南漯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不堵弓眼儿,也不甩手,除非要隔山砸牛
举报 使用道具
弓德圆满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18:59:51 - 山东济宁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穿皮筋,
不是更好的撞击皮兜处皮筋更容易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19:28:54 - 中国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渔郎 发表于 2022-4-27 18:27
这个持弓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为了克服手大弓小的错误方式,反被某些人大肆宣扬,可笑至极。 ...

我是从所谓教学帖上截下来的图。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传统弓要怎样握。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19:34:16 - 中国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弓德圆满 发表于 2022-4-27 18:59
前穿皮筋,
不是更好的撞击皮兜处皮筋更容易坏?

以前有弓友,给传统弓起了个雅名——“啪啪响”,如男女之爱。
举报 使用道具
弓德圆满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19:50:26 - 山东济宁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力★ 发表于 2022-4-27 19:34
以前有弓友,给传统弓起了个雅名——“啪啪响”,如男女之爱。

不如叫,一滑双洞到底
举报 使用道具
PPT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0:12:36 - 湖北襄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抵弓眼是为了方便发力,拇指是抵在弓眼外侧上,一般不会遮挡大部分弓眼,不影响皮筋窜出。如果有人不怕抽拇指,挡住大部分弓眼,另一侧也会顺利窜出,只要不是两边同时挡住皮筋前窜,就不会行成挤门效应飞弹,这一点传统要比单卡好很多。
至于甩手击发,撒放后皮筋回弹速度比手速快得多,皮筋依然会窜出,发挥了大眼的前窜作用,只是后来窜出来这部分又被甩了回去,看起来好像没有窜出过一样。实际上甩手并没有浪费大眼的前窜防飞弹作用。甩手主要是为了防止皮筋带着皮兜在弓门间来回荡漾抽手,也有人觉得甩手能增加初速,还有人习惯动态击发有准度。
传统弓流行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有些优势的,并非全是情怀。
举报 使用道具
弓德圆满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0:46:24 - 山东济宁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PPT 发表于 2022-4-27 20:12
抵弓眼是为了方便发力,拇指是抵在弓眼外侧上,一般不会遮挡大部分弓眼,不影响皮筋窜出。如果有人不怕抽拇 ...

老手。
但我感觉关门夹蛋,是拉伸比不够。
差不多极限的话,弓门不是太小都没问题
举报 使用道具
PPT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1:07:37 - 湖北襄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弓德圆满 发表于 2022-4-27 20:46
老手。
但我感觉关门夹蛋,是拉伸比不够。
差不多极限的话,弓门不是太小都没问题 ...

客气了,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惊世高手而已。拉极限可以减少飞弹,可能是增加了弹丸的初速度,在挤门产生之前,弹丸已经离兜飞出门去了。皮筋不能过长,否则增加了弹丸脱兜到出门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被关住的危险。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1:15:08 - 中国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回力★ 于 2022-4-27 21:40 编辑
PPT 发表于 2022-4-27 20:12
抵弓眼是为了方便发力,拇指是抵在弓眼外侧上,一般不会遮挡大部分弓眼,不影响皮筋窜出。如果有人不怕抽拇 ...


照此,其它弓也可以拇指抵弓头,那为什么不抵呢?难道其它弓不需要方便发力吗?
难道这是传统弓不好握,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拇指这边是好了,食指这边呢,舒服吗?好发力吗?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看最终结果,传统弓比其它四股圆皮弓精准?

如果硬要玩四股圆皮,难道就只有这种大圆眼弓形最好?
铸造的竖长方形弓眼不行?
是铸造的不行呢?
还是竖长方形弓眼不行?
如果铸造的不牢固,
那可线切割啊!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1:31:45 - 中国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圆眼,并不是四股圆皮的最好弓头,它只是冷弯的无赖选择。
举报 使用道具
PPT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1:41:44 - 湖北襄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力★ 发表于 2022-4-27 21:15
照此,其它弓也可以拇指抵弓头,那为什么不抵呢?难道其它弓不需要方便发力吗?
难道这是传统弓不好握, ...

传统弓的握法和其他种类指撑弓几乎没有区别。拇指撑的弓眼外侧相当于弓臂上一个突出的小耳朵,其实所有指撑拇指都是撑在接近皮筋的地方。食指箍在弓臂上,和其他指撑弓无异。
传统弓眼当然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如有上平眼,有三角眼,有诡异眼,有椭圆眼,只要皮筋窜出时别有太多棱角就行。钢棒取材方便,弯成圆弧工艺上最方便,效果也好,所以圆眼最多。
举报 使用道具
PPT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1:47:56 - 湖北襄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力★ 发表于 2022-4-27 21:31
大圆眼,并不是四股圆皮的最好弓头,它只是冷弯的无赖选择。

好握又好窜,这样的弓就是好弓,大眼传统弓都能满足,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最早的弹弓造型,至今还在弓界占有半壁江山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2:03:00 - 中国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PPT 发表于 2022-4-27 21:47
好握又好窜,这样的弓就是好弓,大眼传统弓都能满足,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最早的弹弓造型,至今还在弓界 ...

被冷弯忽悠的弓友!

冷弯造不出四股圆皮的最好形状弓头!

举报 使用道具
PPT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2:22:20 - 湖北襄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力★ 发表于 2022-4-27 22:03
被冷弯忽悠的弓友!

冷弯造不出四股圆皮的最好形状弓头!

各种弓都玩过,被忽悠不至于。我同意冷弯用起来不错,但可能不是最好的,特别是想要锁喉握的弓友,冷弯很难做出那种饱满手感,支持设计创新。
举报 使用道具
PPT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2:23:26 - 湖北襄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力★ 发表于 2022-4-27 22:03
被冷弯忽悠的弓友!

冷弯造不出四股圆皮的最好形状弓头!

四股卡球的也还可以,玩的人也挺多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力★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2:42:46 - 中国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回力★ 于 2022-4-27 22:44 编辑
PPT 发表于 2022-4-27 22:22
各种弓都玩过,被忽悠不至于。我同意冷弯用起来不错,但可能不是最好的,特别是想要锁喉握的弓友,冷弯很 ...


皮筋活动前窜可以,
但大圆眼不科学,
冷弯制造出来的弹弓不科学。
举报 使用道具
谦弓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4-27 23:55:06 - 贵州贵阳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力开帖说过:《传统弓就一垃圾》。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扁皮短拉多锥度不同钢珠初速测试
  • 我对弹弓的认识
  • 弹弓新手总结:弹弓的瞄准,皮筋选择,以及
  • 扁皮筋多锥度不同长度初速测试
  • 扁皮配置表,仅供参考

明星用户

  • 下了海总积分:8543主题数:45 精华数:4
  • 丛林手术刀总积分:11354主题数:385 精华数:3
  • 无向弓总积分:6920主题数:172 精华数:3
  • 天明看海涛总积分:4279主题数:47 精华数:3
  • 简约不简单总积分:2762主题数:18 精华数:2
  • qq360512883总积分:884主题数:4 精华数:2
  • 斐沃总积分:11006主题数:8 精华数:2
  • 昵称总积分:1130主题数:1 精华数:2
  • xczsl总积分:5174主题数:69 精华数:1
  • 湿地青衣总积分:22240主题数:874 精华数:1

小黑屋|手机版|爱归来弹弓论坛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144号 陇ICP备17000548号 )

联系邮箱:tianle@aiguilai.com

GMT+8, 2025-5-19 16:24 , Processed in 0.022692 second(s), 51 queries , Yac On.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上传,网站举办方负责审核和监督,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欢迎邮件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